丁家发:“毁灭式”禁止手机入课堂,不妥!
作者:丁家发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讲台上放着一盆清水,里面静静地“躺着”几部手机,不时还有学生亲手将手机放到盆里。最近,贵州贵阳某中学老师“处置”学生手机的方式引发热议。对此,该校老师表示,这种处理方式已经征得学生家长同意,家长表示把手机摔了都可以。考虑到摔手机影响不好,就采用了水泡的方式。(5月11日《中国青年报》)
现如今,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品,许多中小学生都有自己的手机。如何管控学生使用手机,禁止将手机带入课堂,学生和老师经常展开“博弈”,也引发了不少矛盾和纠纷。贵州贵阳这所中学的老师,让学生亲手将手机放入一盆清水里,可谓“杀鸡给猴看”,具有一定的震慑效应。但笔者认为,如此“毁灭式”禁止手机入课堂,毁坏了学生的私人财产,其管理方式确实不妥,即便家长同意也莫为,应当采取合理的方式,以避免损害学生的利益。
中小学生带手机进校园,是很普遍的现象。很多家长为便于联系孩子,纷纷给孩子配备智能手机。尽管家长会教育孩子在校园不要玩手机,但由于未成年孩子自控能力较弱,很容易沉迷于网络和游戏,甚至在课堂上也偷偷玩手机,严重影响在校学习,而过度和长时间地使用手机,还对眼睛的视力造成不良影响。因而,对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为此,一些学校纷纷出台“土政策”,严禁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对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情形,老师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收缴的手机进行摔毁、砸毁等,经常造成矛盾和冲突。因为手机价格不菲,此举有时也得不到家长理解和支持。
为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2021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此全国统一的中小学生手机管理规范性文件,等于是权威的“官方禁令”,学校和老师有这把“尚方宝剑”在手,可以依规将学生的手机拒之课堂之外。但该规定并没有赋予学校和老师可以销毁学生手机的权利,因此,“毁灭式”禁止手机入课堂,无论家长同不同意,都是不妥的行为。
禁止手机进校园、入课堂,考验着学校和老师的管理智慧和能力。一方面,学校应当采取一些配套措施,如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防止学生“找借口”带手机进校园。同时,老师不要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另一方面,学校要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的保管装置,妥善保管好学生带入校园的手机,对在课堂上收缴的手机,也要妥善保管好。此外,也不能一味反对学生使用手机,可以正确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适度利用手机软件或网络在家里学习。
总之,管理学生,不能损害他们的利益。期待通过家校共治,进一步净化校园环境,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他们都能健康成长。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男性人身安全保护令”提醒反家暴不分男女
游德福:让科技化智能化监管推进高质量发展
周蕊:人才不仅要“引进来”,更要“留下来”
沈宏胜:山东数字建设有宽度、有厚度
赵常智:建设文化沧州,打造魅力狮城
维扬书生:给老师走廊“摆摊式”辅导点个赞
郭喜林:贪官被保安吓出一身冷汗有些夸张
黄跃成:法院错判“罕见”登报道歉 之后呢?
没收学生手机泡水盆,“野蛮式”防沉迷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