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千只蟾蜍被起诉”是一堂生动的普法课
作者:叶金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5月11日,江苏省南通市公安局食药环侦支队对外通报,两名男子频频向蟾蜍伸出黑手,非法捕猎多达1000余只,涉嫌非法狩猎罪,目前已被当地公安机关依法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5月12日澎湃新闻)
蟾蜍是国家“三有”重点野生保护动物。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明确规定,禁止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禁止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可见,捕捉野生保护动物是一种违法行为。因而,此次江苏南通的这两名男子因非法捕捉1000余只蟾蜍被起诉,完全是罚当其罪,咎由自取,一点也不冤。
同时,这起“捕捉千只蟾蜍被起诉”的典型案例,无疑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不仅是对当事人的一种严惩和震慑,更是对其他人的一种警示和威慑。可以说,“捕捉千只蟾蜍被起诉”是一堂生动的的普法课。
笔者以为,这起“捕捉千只蟾蜍被起诉”的典型案例,也提醒我们的有关执法部门,除了要给予捕捉者“严惩”之外,更需加大“普法”教育力度。
其实,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许多人就是因为不懂法、不知法而不知不觉中走向了违法犯罪的道路。试想,如果执法部门在平时能够对广大民众加强“捕捉蟾蜍是违法行为”的普法、宣传和教育,那么,这些人就极有可能不会陷入非法捕捉蟾蜍的案件中。可见,这起“捕捉千只蟾蜍被起诉”的典型案例,既具有一定的警示意义,更具有普法意义。
当然,要织密野生动物保护网,还需“双管齐下”。一方面,需要加大处罚力度,要依法打击捕杀、出售、收购、运输、交易野生保护动物的不法行为,应当让野生保护动物的捕捉者、收购者付出“沉重的代价”,该罚款的要罚款,该取保候审的要取保候审,该刑拘的要刑拘,使之不敢铤而走险;另一方面,需要强化公民参与保护意识。每个公民都应树立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既要自觉抵制“野味诱惑”,又要做到不捕杀、不买卖,并积极善待、救助遇困野生保护动物。同时,一旦发现不法之徒捕捉蟾蜍等野生保护动物行为时,要及时、积极、大胆地向公安机关举报。
但愿通过“捕捉千只蟾蜍被起诉”这一典型案例,不仅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而且也能起到广泛的普法作用,从而既让广大民众知晓“捕捉蟾蜍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又让更多的民众学会“保护野生动物”,远离捕猎,远离伤害。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郭喜林:华商走世界应成为永恒主题
周志宏:“狗主人不清狗便将被罚”契合民意
麦田“观摩会”铺红毯,沾沾泥土气息有何不可
廖卫芳:莫把楼道当成“私人杂物间”
丁家发:“毁灭式”禁止手机入课堂,不妥!
“男性人身安全保护令”提醒反家暴不分男女
游德福:让科技化智能化监管推进高质量发展
周蕊:人才不仅要“引进来”,更要“留下来”
沈宏胜:山东数字建设有宽度、有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