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卫芳:“急救知识进工地”很有必要
作者:廖卫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为保障职工施工安全,帮助职工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中建五局天津地铁7号线党支部邀请天津市急救中心的医生,为项目一线职工开展“急救知识进工地 助力建设保平安”应急救援知识培训。(5月20日《工人日报》)
据报道,在本次培训过程中,医生为大家生动讲解了救护的基本知识,包括判断意识、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紧急包扎、骨折固定、创伤的止血与包扎等内容。同时,在场职工在医生的指导下依次在仿真人体上演练了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技术,学会了创伤止血与包扎的基本方法。
众所周知,职工们常年在地铁工地里劳作,不仅消耗大量的体力,而且也很容易酿成心梗、脑溢血等突发疾病。如果抢救不及时,就极易造成瘫痪,甚至失去生命。近年来,在各地地铁建设工地里,类似职工突发疾病而造成瘫痪、失去生命的事例已发生多起。
加之,职工们整天围着工地转,突发性的安全事故也时有发生,如不小心摔伤、被建筑物砸伤,等等,如果这些突发性的安全事故得不到及时的救治,也很容易给职工们造成身体伤害,甚至生命威胁。
此次,中建五局天津地铁7号线党支部邀请天津市急救中心的医生,为项目一线职工开展“急救知识进工地 助力建设保平安”应急救援知识培训,这无疑是一种最好的“职工福利”。一方面,“急救知识进工地”,通过专业人员的现场培训、现场指导,职工们就能及时掌握必要的急救知识,一旦发生安全意外,就能第一时间“用得上”,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另一方面,“急救知识进工地”,也彰显了项目部对职工们的关爱,体现了“生命至上”的人文理念。同时,也使职工们拥有了职业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急救知识进工地”,不仅拉近了项目部和职工们之间的距离,融洽了双方的关系,而且也增强了凝聚力,助力项目部的长足发展。因此,笔者以为,就以上几点而言, “急救知识进工地”之举,很有必要。
期待各地各建筑项目部不妨多多借鉴和学习“急救知识进工地”的好做法,多些“职工视角”,多些“生命关爱”,把更多的急救知识送到职工们的身边,从而让更多的职工在遭遇意外伤害时,不再因“急救盲”而束手无策。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周志宏:打击违法寄递行为须协同作战
郭喜林:为廉洁文化飞入水城百姓家点赞
张天放:锻造最“硬”的“软实力”
曹灿辉:让“临时借调”回归本意
叶金福:“防溺水”要靠“物防”更要靠“人防
周志宏:小游戏里广告“泛滥成灾”亟需治理
游德福:明知酒驾仍同乘也挨罚的安全警示
派出所所长戴名表开奥迪被质疑,前车之鉴岂可
廖卫芳:商家“反向抹零”就应露头就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