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宇飞:陪诊服务兴起,乐见医疗迷宫出现导航员
作者:梁宇飞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年来,陪人看病,替人取药,帮人问诊等陪诊服务悄然兴起,满足了独居老人,孕妇等群体的就诊新需求。“陪诊服务”可以陪同患者穿越医疗迷宫,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办理相关手续,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一个新兴事物,“陪诊服务”由于其便捷化,高效化的特点逐渐获得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在就医过程中有人为患者“导航”,可以解决相当多的实际问题。
“陪诊服务”之所以可以获得患者的青睐,“方便”是相当重要的原因。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升和医疗资源的不断扩充,以及数字化、信息化的普及。就医服务的线上发展导向明显,“互联网+就医”成为新的趋势。就医的过程难免会在一些老人以及特殊患者群体无人陪同时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大城市医院的看病,挂号流程比较复杂,且医院规模较大,一些自动化的机器很多年轻人都搞不明白。在这样的条件下,患者难免会“迷路”。“陪诊师”代替患者挂号,咨询,引导其进入相应科室或帮助取药等服务,既可以让患者享受就医便利,使其免于在医院内左右奔波,也可以让患者的家属更加省心、安心。
同时,“陪诊服务”具有的信息优势与较高的就医效率也不容忽视。由于“陪诊师”多属本地人,并且多数人在医疗邻域有过工作经历,对于当地医院的情况也就比较了解,能够给出患者及其家属更科学的引导。对于一些异地就医患者来说,“陪诊师”会提前做好就医规划,广泛咨询,明确各个科室分布,提前开具检查单,安排各项流程的先后次序。不仅节省了患者及其家属的时间,也为他们减轻了异地就医日程中的经济负担与生活开销。免去了咨询与等待环节,项目流程的缩短也可以为一些罹患严重疾病的患者争取更多时间,方便患者与其家属的下一步研判。总之,不论是提高就医效率,还是免去问诊途中的疲倦与麻烦,“陪诊服务”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都是相当划算的选择。
在畅通医患交流渠道,协调双方关系,化解误会与矛盾方面,“陪诊服务”也有其独特优势。作为医生与患者家属的“中间人”与“传声筒”。一个温柔细心的“陪诊师”,可以及时地开导,劝慰患者及其家属,并且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与知识为其答疑解惑,反映情况,减轻其心理负担与焦虑情绪。作为医患之间的“桥梁”,“陪诊师”有望成为医疗体系的良性补充。
新的需求往往孕育出新的职业,新需求群体的出现往往能催热新的服务形式。在陪诊服务顺应当下潮流趋势发展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这一职业群体与服务形式还有待完善。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以指导规范,加强“陪诊师”队伍的专业素质必不可少。近来,医疗发展的数字化趋势愈发明显,良好的人际间沟通也愈发受到社会重视,对于“陪诊师”的要求也将越来越多,相应的“门槛”也会提高。但唯有专业化与规范化,才能让“陪诊服务”走的更远,为我们带来更加良好的就医体验。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苗凤军:交警被三轮车拖行,解决诠释了为民情
齐振松:互联网虚假违法广告重在强化监管
张峰:让游客勇敢的对强制购物说“不”
维扬书生:“学校强制家长轮流站岗”为啥引发
从17.7亿人次感悟流动中国经济蓬勃,活力澎湃
曹灿辉:让实用好用安全的养老辅具多起来
“午栏山”冒充“牛栏山”,蹭名牌走捷径行不
培育10万高素质农民,乡村振兴就要做大文章
郭喜林:樊锦诗的博爱是敦煌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