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福:儿童“性教育”也需“家校合育
作者:叶金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10月11日是第十二个“国际女童日”,世界范围内种种女童发展问题正在被看见,也急需被解决。重视“性教育”是关爱女童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微博热搜话题“对女孩子早期性教育有多重要”就引起了众多的关注与讨论,不少网友现身说法,呼吁实施科学正确的“性教育”应坦诚以待。(10月15日《教育导报》)
一直以来,儿童遭遇“性侵害”或“性骚扰”的事例屡屡发生,有的遭遇身边的熟人性侵害,有的遭遇亲友性侵害,有的甚至在学校里遭遇老师的性侵害。但由于很多儿童缺乏性侵害预防相关知识,致使不少儿童在遭遇“性侵害”或“性骚扰”时,往往显得无所适从。加之,儿童每每遭遇“性侵害”“性骚扰”之后,家长往往出于“见不得人”而选择“缄口不言”,这也无形之中导致儿童遭遇“性侵害”“性骚扰”事件的屡发不断,呈上升趋势。
据《“女童保护”2020年性侵儿童案例统计及儿童防性侵教育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曝光的性侵儿童案例中,熟人作案超七成,家庭成员性侵案曝光量大幅上升;性侵者多次作案比例近六成,在没有外界力量阻止的情况下,性侵施害人往往多次作案,不会自动终止,持续作案往往达到2至3年,2019年曝光案例中,最长时间长达22年。可见,预防儿童“性侵害”“性骚扰”已是势在必行。
正因为儿童“性侵害”“性骚扰”事件的屡屡发生,如何给孩子加强“性教育”,便成了教育部门,乃至社会各界关注的一个焦点话题。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禁锢,学校也好,家庭也罢,“性教育”一直不能堂而皇之地进入学校,走进家庭。即使在学校里开设有生理健康课程,但由于教师“羞于启口”,因而,生理健康课程也大多成为课表上的“课程”。而同样,在家庭里,由于父母碍于传统观念、生怕性教育“过头”,而往往也是“避而不谈”,甚至是“谈性色变”。
为此,2021年11月,教育部专门印发了《生命教育和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明确要求“性侵害预防进中小学教材”,这无疑为学校开展“性教育”打开了一扇“方便之门”,学校不仅可以堂而皇之地开设“性教育”课程,而且也可以正大光明地给孩子讲解包括生理、生殖解剖知识,还包括性心理发育、性伦理道德、性法律知识、性病防治知识等等,让孩子对“性教育”有一个全面、系统的知识储备和了解,这对孩子今后的“性侵害”“性骚扰”等能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
但笔者以为,“性教育”不能让学校唱“独角戏”,还需“家校合育”。作为家长,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孩子的“性教育”当中去,不妨把“性教育”列为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教育内容,适时地分年龄段给孩子传授必要的性知识、性侵害预防知识,从而帮助孩子认识“性”,并学会如何预防“性侵害”“性骚扰”。
孩子的“性教育”也是一个社会大课题,这不仅仅只是家校两家的事,法律也不能“缺位”。相关法律部门也应通过完善惩处机制、建立健全举报奖励机制等多种方式,遏制和打击儿童“性侵害”“性骚扰”犯罪行为。
笔者相信,只有家校合力,家校合育,“性教育”才能真正进入学校,走进家庭,再辅以法律的严惩重处,就一定既能让孩子在良好的性教育氛围中达到预防“性侵害”“性骚扰”的目的,又能达到严惩儿童“性侵害”“性骚扰”犯罪行为的目的。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周志宏:盲人就业不止“按摩”一条路
郭喜林:读懂自己,才能读懂他人
郭喜林:童年学做写字黑板的记忆
家长因拒参加研学活动被踢出群,任性必严惩
认知障碍大爷在美发店消费60万,“坑老”之风
叶金福:别让“维修刺客”破坏“行业生态”
游德福:虐百遍仍如初恋
郭喜林:常望星空,点亮心灯
钱桂林:定向公费师范生违约,需要加惩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