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良:让“陪诊师”行稳致远
作者:袁文良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双肩包里塞些小零食,再带上保温杯,这是40岁的柴晓娜每天出门的标配。柴晓娜住在北京五环外,有时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跨越大半个北京城,在医院开诊前接上她要服务的患者,她的职业是陪诊师。柴晓娜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像我们这个年龄,合适的工作岗位并不多,听朋友说陪诊师入行门槛低,时间自由,恰好我之前有过学医经历就开始接单了。”(中青网5月26日)
现代医疗产业的不断发展和看病预约制的普遍实施,加之楼上楼下来回跑的就医流程,无疑给那些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空巢老人带来了就医难题,他们急盼有人给予帮助并全程陪同;一些农村患者来到城市的医院,也是“两眼一摸黑”,同样需要有人引导,以便顺利完成挂号就诊、划价缴费、检查取药……正因如此,“陪诊师”应运而生。不过,当“陪诊师”变成一门生意时,“临时家人”“换汤不换药的黄牛”等疑虑和争议也越来越多。因此,各地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对这一新生行业要加强管理和引导,避免行业乱象的出现,从而打消人们的疑虑,真正让“陪诊师”行稳致远。
首先,从政府职能部门来讲,要尽快研究制定行业制度规范和准入标准,明确“陪诊师”的从业条件、服务范围、流程规范、收费标准及其法律责任等,并有计划的组织培训,使其掌握陪诊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素质。有条件有地区可以实行统一服装、统一标识、统一挂牌,从而增强患者对“陪诊师”的信赖。
其次,相关的执法部门要加强对发布“陪诊师”信息的网络平台及相关的从业人员进行监管,防止行业乱象出现。如果发现发布虚假信息的平台、与医疗机构日中勾结的从业人员及“医托”“黄牛”等借“陪诊”之名行诈骗之实,不仅要果断地关停有关平台,而且要依法对相关的单位及当事人给予从重打击,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再次,“陪诊师”从业者不仅要知道自己的职责是帮助患者挂号、缴费、取药,更要知道自己从事的职业涉及患者的生命与健康,因而要强化自己的职业精神和敬业意识,从满足个性化需求出发,用心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真正带着感情去陪诊,并保护好患者的隐私信息、财产安全,如此方可让患者放心满意。
最后,各类医疗机构要下大力优化就诊流程,把“以患者为中心”的口号落实到医院建设管理和诊断治疗的每一个细节,从而提升就诊者特别是老年人、外地患者的良好就医体验。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增加导医、志愿者等人员配置,为老年人等特殊患者就医提供绿色通道和引导服务。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高昊丹:安全生产应当“时时放心不下”
王海燕:防范于未“燃”
骆金凤:时刻紧绷防范之弦,严防电信网络诈骗
陶淑杰:警徽闪耀,为茌平公安点赞
宁海华:城市宣传需要多“耍”新“花样”
朱波:高学历未必有高素质
曹灿辉:必须让“招转培”骗局无可乘之机!
于若欣:青年者,向阳而行
李蓬国:校园“保安”要以“安保”标准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