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扬书生:捡秋变味!教育和处罚一个都不能少
作者:维扬书生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12月8日,上海入冬。气温持续走低,带来的并非都是烦恼,色彩斑斓的落叶、形态各异的落果,让喜爱捡秋的市民游客欣喜,网络平台上,有许多手工达人晒出的作品,赢得点赞连连。然而,捡秋人群中有少数不文明的人,让捡秋变了味,成了“剪秋”“摇秋”“摘秋”。(12月14日上观新闻)
捡秋,原本指的是每年秋收后,农民去地里搜罗一些剩下的农作物,避免浪费。随着生活方式的转变,捡秋逐渐演变成一种新兴的户外活动,成为人们探索、分享户外体验的新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捡秋不仅仅是搜集落叶和果实,更是一种亲近自然、感受季节变化的方式。人们在公园、山林等自然环境中捡拾落叶、果实等自然元素,通过社交平台记录和分享自己的体验。这种活动不仅能让人们享受秋天的美好,还能带来精神上的放松和疗愈。
捡秋的重点是捡,而不是动用蛮力摇晃、拖拽、攀折甚至剪断。可是,在上海辰山植物园、上海植物园等公园,网友惊讶地发现,一些游客在捡秋过程中,不是捡拾自然掉落的树叶、果实,而是用摇晃、拖拽甚至攀折、剪断枝干等方式,获取尚未自然掉落的“秋色”,对植物造成伤害。这种行为在一些比较偏远的林带、绿地更为严重。
众所周知,市民文明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的面貌和城市文明程度,决定着休闲旅游的品质,也影响着公共生活的质量。旅游不仅仅是舒心畅意的游玩,同时也是一个展示美好修养的过程。让文明与美景相呼应,才能享受真正的惬意。
从长远来看,杜绝不文明旅游行为必须仰仗于文明风尚培育及公民素质提升,运动场上有红牌,公园、景区里也要有自己的“红牌”。只有及时将不文明游客“罚下场”,才能起到杀一儆百的警示作用。
教育千遍,不如惩罚一次。对游客的不文明行为的处理就不能仅限于口头提醒或批评,必要时还要施加处罚。面对变味的捡秋,公园管理方不应止步于好言相劝,教育和处罚一个都不能少。
而“剪秋”“摇秋”“摘秋”等不文明的行为有违法违规风险。根据《上海市绿化条例》规定,偷盗、践踏、损毁树木花草的,由绿化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可处绿化或绿化设施补偿标准三至五倍的罚款。如果“剪”的是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根据《上海市古树名木和古树后续资源保护条例》,剥损树皮、攀折树枝或者刻划、敲钉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可以并处三百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造成树木死亡的,每株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礼本非一时一世而成,积久复习,渐次修整,而后臻于大备。”游客文明素质的养成是一个长期工程,严管重罚、刚柔相济,游客自律加上法规他律,假以时日,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游客在行走中成为美丽风景。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李永波:浅谈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陶淑杰:踢开“拖延症”的“绊脚石”
翟云雪:开创见义勇为新局面,凝聚聊城建设新
王海燕:干部要责任扛肩上 履职有担当
李蓬国:在地里种成熟大白菜,还能更荒唐吗
维扬书生:学校为保安举办油画展,值得点赞
李永波:年轻干部要锤炼自身本领勇于担当作为
陈镜伊:公共交通高质量发展 共绘绿色新生态
于晓倩:清风徐来 “廉”花正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