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薄文军 > 列表

薄文军:爸爸去那儿?孩子去哪儿?

2016-04-18 06:10:53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爸爸去哪儿》之类节目,不但让许许多多的同龄孩子,甚至让许多年纪更大些的小学生、初中生着迷。对电视台和节目组来说,这或许这...

  作者:薄文军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说实话,我是不主张孩子迷恋《爸爸去哪儿》这类真人秀节目和现场娱乐节目的。因为其节奏缓慢,太浪费时间,营养价值不高,教育意义不大。许多孩子将有限的时间耗费在这种亢奋的“伪现场”中,却往往主动放弃或被动丧失了大量的直接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机会。

  《爸爸去哪儿》之类节目,不但让许许多多的同龄孩子,甚至让许多年纪更大些的小学生、初中生着迷。对电视台和节目组来说,这或许这算一种成功,但对成千上万的孩子来说,对整个社会来说,这应该是一种值得认真思考的现象。文学艺术确实应该来源于生活,但与此同时,它必须高于生活。文学艺术必须有较强的节奏感,在时间和空间上必须是浓缩的,而不能是完全同步的。否则,你看完一部《百年孤独》或者《三国演义》,就将花费一百年的时间。你看完《二十五史》、《上下五千年》则需要5000年的时间。

  许多电视台播发的现场娱乐节目,让我们想起童年的催眠故事:“曹孟德带着80万大军过一座桥,呼哒呼哒,过去了一个;呼哒呼哒,又过去了一个……”“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从前有座山,山上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讲故事’……”当然,我们的现场娱乐节目没有催眠效果,恰恰相反,它让人亢奋,流连忘返,不想睡觉。但这种亢奋,对青少年来说到底是有益呢?还是有害呢?不说你也明白。

  许许多多的收视率极高的现场节目、儿童节目,其实正如网络游戏。说得难听些,像鸦片。笔者曾多次撰写博文提到,那些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的开发商,包括那些黑网吧的经营者,他们是不会允许自己的孩子整天沉迷于电子游戏、网络游戏的。马云曾经誓言,阿里巴巴“饿死也不做游戏”,因为他也曾持有类似的观点。

  与网络游戏开发商略有不同的,《爸爸去哪儿》之类节目的一些演职人员是允许自己的孩子观看和参与这类节目的。因为这些娃娃现在或者将来都会成为这类节目的受益者。可我们呢?话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再说一句更加直白的话:“为什么人家的孩子天生就是明星,而我们的孩子天生就是观众?”“为什么人家的孩子越演名气越大,我们的孩子越看学习越差?”

  电视也好,电脑、手机(通信功能以外的)也好,对青少年来说,不但是一种娱乐工具,更应该是一种学习工具。要想发挥好电视、电脑、手机及其平台的学习教育教化作用,就必须科学、合理、人性、道德地设计好栏目和节目。让孩子长期沉迷于那些占时间、没营养的消遣节目耗费时间,廉价地陪着别人哭、陪着别人笑、陪着别人欢呼雀跃,不但不利于当前回避不开的“应试”,更无法有效提升孩子的“素质”。

  生命力旺盛的,许多并不是禾苗,而是杂草。纵容杂草野蛮生长,不是遵循了适者生存的硬道理,而是主动放弃了捍卫禾苗、呵护禾苗的天职。

  爸爸去哪儿?孩子去哪儿?文学艺术、文化产业,都是真正的“良心买卖 ”,其间渗透着的是文化及文艺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道德良知和文化使命。我们需要让孩子们懂得劳逸结合、适可而止、过犹不及的道理。我们不能让孩子们在电视、电脑、手机的消遣娱乐中迷失方向。

更多

热门关键词:娱乐 爸爸 孩子 薄文军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