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丁家发 > 列表

叶金福:别让“健身器材”沦为“伤身器材”

2024-05-14 17:15:46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到小区、公园等地锻炼健身,因而各地城市的一些公共健身设施也应运而生。...

  作者:叶金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年来,随着小区配套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群众对健康重视程度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小区配置了公共健身器材,这给群众日常休闲、健身锻炼带来诸多便利。此外,老旧小区改造的有序开展,让不少老旧公共健身器材得以“退休”,取而代之的是新设备。然而,近日有读者向本报反映,部分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有人建、无人管,出现损坏、老化等现象,存在安全隐患。(5月14日《闽南日报》)

  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到小区、公园等地锻炼健身,因而各地城市的一些公共健身设施也应运而生。

  但据了解,这些健身器材当中,有的由于在户外风吹日晒雨淋已老化,有的由于年久失修,不是这里坏了,就是那里松动了,再加上一些市民的不当使用,致使很多健身器材带“病”上岗,健身器材成了“伤身器材”。每年各地都有不少市民因此而摔伤、扭伤,甚至致残。对此,广大市民很有怨言。

  因此,笔者以为,公共健身器材也应“常体检”,绝不能“重建轻管”。一方面,相关部门应安排相应的后续管护资金,做到建设与维修并重。比如:把健身器材的后期管护纳入到有关职能部门的统一管理之中,一旦发现健身器材存有安全隐患,就及时指定专人进行定期维护,对于已到报废期的应给予报废,从而彻底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广大市民的健身安全。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不妨建立体育健身设施安全技术巡查机制,对健身器材等设施进行定期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维修、及时更新,确保小区、公园里的健身器材既重建设又重管理。

  此外,各地政府部门不妨通过制定文明公约的方式,引导广大市民学会文明健身,自觉做到爱护公共健身器材,不随意破坏,更不恶意损毁,从而既确保健身器材的正常运行,又确保健身器材的使用安全。

  相信,只要各地各级职能部门对健身器材既重建设又重管理,再辅以市民的共同爱护,就一定能确保健身器材的安全,让广大市民既放心锻炼,又安全锻炼,从而切实增强市民的健身意识,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掀起全民健身的热潮。

  总之,一句话,别让“健身器材”沦为“伤身器材”。

更多

热门关键词:器材 叶金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