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林:临近2024年春节有感
作者:郭喜林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临近春节,大家都在大小超市争先恐后备年货。人们开着自家车购物比比皆是,坐公交购物是老年人的首选,大包小包从超市出来,个个精神饱满。
在公交车上,我曾询问几个同龄老年人,买这么多东西能吃完吗?他们说,孩子要从外地回来过年,吃不完也得买,把心尽到吧。其实,我也是这样的心情。只要知道孩子和儿媳要回来,那就忍不住要多买一些吃的。尤其是孩子在外地的老年人,不仅思子心切,思女更心切。不管他们回来能陪伴多长点时间,都是知足的。
人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我们年轻的时候不太理解,现在真的理解了。尤其是八月十五和春节这两个传统节日,每个父母都是“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在与孩子们的通话中总是说,没事,别担心家里,只要他们在外边安心工作,把工作干好就行。尤其是我们这些独生子女家庭,过年过节还需要老人们相互理解,不能让孩子们为了去谁家过年闹别扭。只有彼此相互谦让,才能家和万事兴。
对于我来说,只要自己身体好,儿子儿媳春节回不回来并不重要,只要他们能把自己的平常工作和假日值班做好,不出差错,比什么都好。没有必要让他们春节期间在高铁和飞机上凑热闹,等有空的时候回来看看也行。现在有微信视频电话,好多了。只要相互体贴和理解,就不会有什么心结。
现在年轻人好不容易回来家乡一趟,他们不一定喜欢在家里吃饭,他们更喜欢在外边寻找有特色的家乡小吃。一方面是为了满足他们的味蕾需要,另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加深对于家乡的永久记忆。有了乡愁,才能源源不断地产生思念之情;有了乡愁,才能让在外的游子情不自禁回家看看。在这样的情况下,老人们也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到外边品尝一下各种风味小吃。而且,一路上说说笑,也是蛮有趣的陪伴方式;而且,这也是与时俱进的开放式思想观念。何乐而不为呢?
家人团圆,就是为了一个“乐”字。只要彼此高兴,便会心满意足;只有随遇而安,便会相互包容和心情愉快。
家人团圆之后,便是走亲访友。该走的亲戚,要让孩子把礼路走到。是亲戚,就要有来有往,不能把血脉关系的根源给断了。春节是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而且,突出表现在亲情无价上面。家人团圆在一起,才能把传统节日的历史文化继承发扬光大,才能让人情味成为异地他乡游子的感情催化剂。
人们常说,娘在哪,家就在哪。只有经过岁月的不断打磨,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才能产生血浓于水的共同认知;只有把良好家教放在重要位置,孩子们才能从小产生思乡的种子;只有父母做给下代看,才能让尊老敬老的传统孝道文化继续发芽生根和开花结果;只有将传统文化和与时俱进相结合,春节里的人情味才不会被市场经济给弄丢。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霍力伟:致敬大江大河,感悟盛世辉煌
廖卫芳:离异父母“探望孩子难”谁来破解?
曹灿辉:对“统计造假”要“打防并举”
丝路题材引领“一带一路”2.0版 中国新疆故
李蓬国:浦东机场禁止网约车,无聊且无理
朱波:消防设施岂能成“摆设”
廖卫芳:婚嫁礼俗纳入“村规民约”值得借鉴推
陈昊楠:增强志气骨气底气 书写华丽青春篇章
陈镜伊:基层工作中的“情”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