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喜林:在个性中找到共性
作者:郭喜林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不管是人与人之间,还是人与社会之间,我们都应该在个性特征中找到共性。只有善于扩大共性范围,我们才能拥有更多双赢和多赢;只有在各自的个性特征中,去自觉寻找彼此所需要的共性,才是彼此的智者选择;只有乐此不疲地寻找共性,人与人之间才能减少矛盾冲突,并在共识基础上各取所需;只有善于发现共性,并不厌其烦地追求对方与自己结伴而行,才能在1+1大于2中发现更多创新发展秘密。
只有打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魔咒,彼此才能在共性基础上让个性特征实现多元化;只有拼弃急功近利的欲望,彼此才不会只有利益所求,而且会成为永远的朋友;只有把真心诚意当成人生制胜法宝,每个人的个性才能为彼此的共性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只有用真心诚意去培养彼此结伴而行的缘分,才能在相互信任与理解中行稳致远。
每个人的个性特征都有长处和短处,彼此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在人生征程中相向而行;每个人只有懂得如何自觉控制和约束自己个性特征中的短处,彼此才能在结伴而行中多一些相互理解与信任,少一些矛盾冲突,再多一些心灵相通的和谐;每个人只有在坦诚中多一些交流与沟通,才能让彼此的个性在心有灵犀中水乳交融和相得益彰;每个人只有克己慎行,并在虚心使人进步中主动向他人学习,个性与共性才能通过智慧发酵拥有更多共同利益。
只有在个性中发现更多有益的优势,才能让彼此在结伴而行中把共性特征发挥到新的制高点;只有用个性优势中的存量元素激发出共性的倍量增长,彼此才能在结伴而行中风雨同舟,并勇于攻坚克难,绝不在困难面前软弱退缩;只有懂得如何正确引导和利用个性特征,才能在求同存异中让共性拥有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只有不鄙视彼此间的个性特征,求同存异才能成为彼此结伴而行不可或缺的有力支撑。
只有在辩证养心中懂得珍惜和爱护彼此的个性,不谋而合的共性才能成为彼此巨大的前进动力;只有在辩证养心中懂得珍惜和爱护彼此的个性,彼此的共性才能在砥砺前行和行稳致远中产生难以预料的巨大社会效益,而绝不仅仅是彼此之间的经济利益;只有彼此懂得珍惜和敬畏个性与共性相濡以沫的融合共生,才能让彼此的共性拥有强大生命力;只有彼此互敬互让,才能避免相互伤害。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霍力伟:让“轻装上阵”成为干事创业的新常态
袁文良:“礼让斑马线”应“人车互让”
维扬书生:年薪80万招教师,热议背后的冷思考
王海燕:水润民生,水务发展谱写时代新篇
徐蕾:趣“考”无忧,让知识在快乐中传递
廖卫芳:“付费共享电梯”新模式值得大力推广
陈镜伊:年轻干部成长“三部曲”
娄义华:从《哪吒2》的火爆中学品牌构建
廖卫芳:给“两头忙”的低龄老人减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