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里骂公司败诉是堂网络法制课
作者:毛开云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将个人相关言论在“朋友圈”发布,是当前年轻人十分热衷的表达方式,殊不知这样的举动也可能惹上官司。成都某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前员工陈某在“朋友圈”里骂公司,公司以其名誉权受侵害为由向法院提起诉讼,近日法院判决陈某败诉。(8月3日《四川日报》)
职工对公司有意见,有话可以好好说;如果双方说到不到一块儿,可以依法维权。陈某在有100多人的“朋友圈”里骂公司,公司要求其删除相关内容,但陈某没有理睬,继续发布针对公司的侮辱性语言,致使公司名誉及名誉感均受到损害,法院判决陈某败诉合情合理合法。“朋友圈”里骂公司败诉,给网民上了一堂生动的网络法制课。
上网的人都知道七条底线中,第一条就是法律法规底线。无论生活中还是网络上,每个人都应该知法、懂法、守法、护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特别是在互联网上,不要因为互联网有一定的隐匿性而想说就说、想骂就骂,同样必须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每个网民都坚守法律法规底线,就能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如果一些人不遵守法律法规,互联网就会乱成一锅粥、成为一团乱麻。
2015年8月18日,北京市工商局发布的《关于推动建立消费环节赔偿先付制度和健全消费争议快速和解机制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包括刷卡记录、网购时的聊天记录等,也可作为解决消费争议的证据,《意见》已于当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现实中早有类似案例,2015年5月7日,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法院审结一起合同纠纷案,案件采纳了微信聊天记录作为证据。由此看出,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在网上乱说乱骂必定会付出代价。
当下是法治社会,我国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其中包括全民守法。而全民守法,既包括广大人民在现实生活中要守法,也包括广大网民在网络上要守法。目前我国网民已达7亿人,依法上网、依法用网、依法管网已经成为新常态,也必将成为每个网民的自觉行动。
“朋友圈”里骂公司败诉是个案,但这个个案具有普遍的警示作用。让遵纪守法者畅通无阻,让违法乱纪者寸步难行,这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也是法治社会、法治网络建设的必然。每个人尤其是网民,只有坚守法律法规底线,才不会被互联网“网住”,才能保自己一生平安。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不实用的“天空之城”只能是“空中楼阁”
被摘牌的5A级景区,监管者干了些啥?
萧仲文:“整村犯罪”真的是贫穷所迫?
县城改名费需要100万,究竟为了啥
“利用影响力受贿”究竟指的谁?
李云勇:落马官员也有合法权益
李强:关于“土豪计较被坑”的三种解读
李忠卿:不必对“成都今日安环”过度解读
叶传龙:我们应该怎样与动物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