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硫磺加工枸杞,食品安全痛点不能总有
作者:苗凤军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9月1日,央视财经曝光了甘肃省靖远县“硫超标”枸杞加工黑幕。
记者来到甘肃省靖远县,这里的枸杞种植面积大约有28万亩,遍布全县14个乡镇。为了保证枸杞的“品质”,多卖点钱,收购枸杞的商户们会给枸杞“熏硫磺”。有商户告诉记者,新鲜的枸杞摘下来之后,也要先用亚钠碱水洗过一遍,这样晒出来的果子才会鲜亮好看。但要是一下雨,即使是亚钠洗过的枸杞,品质也很难保证了。这时,就只能用杀手锏“熏硫磺”。 (2024年9月2日极目新闻)
甘肃省靖远县用工业硫磺加工枸杞,事件出现,或许震碎了广大百姓的三观,枸杞不仅仅用于中药,更是广大百姓日常离不开的消费品,如今生产地为了枸杞保质,为了枸杞卖相好看,用硫磺对枸杞进行加工,并且还是用了工业硫磺,对人体健康有严重的危害性,可怕吗?就是这样可怕事件,出现了,今天央视曝光了,事实上这样的事件存在应该有很多年了吧,已经成为当地或者是全国枸杞产业的潜规则了吧,都说食品安全的红灯不可触碰,现实总是一而再而三的出现,并且一触,肯定让百姓一个大趔趄,让百姓有苦说不出来。
枸杞种植不易,枸杞保存加工也是不易,枸杞效益很高,在效益与保存方面所存在着的冲突,让生产者不得不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事件来,用硫磺对枸杞进行熏蒸,来实现枸杞保质期长,卖相好看的目的。枸杞是好看了,价格也上去了,可是这些通过硫磺,并且还是工业硫磺加工上市的枸杞在全国流通后,会在无形之中有多少百姓的身体会受到伤害呢?如新闻中所讲,工业硫磺不能用于食品加工,有毒,而且含有大量砷,易造成肾功能不全及衰竭、多发性神经炎、肝功能损害。这样严重的危害就如此明目张胆的出现了,谴责枸杞生产加工农户良知丧尽又如何,这侵害的事实已经发生,又如何能够解决问题呢?
想一想在生产加工枸杞的当地,每到夜晚熏蒸枸杞的事件有多严重,街道庭院都在用硫磺加工枸杞,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如此堂而皇之的都在做,地方政府领导干部会看不到吗?这可能吗?用硫磺加工枸杞,在当地已经不是一天了,当地政府部门,或者是食药监管部门岂能够不知道,为什么不制止,为什么不落实处罚责任呢?如今央视曝光,立刻组成联合执法队伍对相关的人员和企业进行追责,这样的做法真是做到对硫磺加工枸杞的行为零容忍,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这食品安全大问题吗?没有落实及时的监管,即便地方政府在此次执法工作中,口号喊得多响,力度有多大,也很难防止在未来还会出现这样的事件,并且这样的事件会一直存在下去。真正的做法是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思想要上位,要为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有负责的态度,要做到发现一起严肃处理,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甘肃省靖远县出现用工业硫磺加工枸杞的事件了,请当地政府部门在未来的监管工作中多用心,真正能够为消费者身体健康负责。还有就是在全国来讲用硫磺加工枸杞等食品中药的会不会成了私下里流行的方法呢,生产枸杞或者是生产其他食品中药的地方,是不是也能够借此东风也一起查一下呢?在事关食品安全方面真应该让百姓感觉到自身有安全感,让百姓担惊受怕的过日子,这食品安全的痛点一直解决不了,让百姓生活怎安生!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陶淑杰:党员干部要以实为本,书写新时代华章
王海燕:“大练兵、大比武”提自身,全服务
李永波:“校警”进驻校园 织密校园安全防线
廖卫芳:别让“阴阳菜单”毁了当地旅游形象
徐蕾:绘好党纪学习教育延“常”线
骆金凤:吹响集结号,筑牢汛期安全防护堤
陈镜伊:筑牢发展基石 共绘宜居蓝图
廖卫芳:别让充电桩扫码支付“难倒”老年居民
张子道:孙杨归来以不屈之心照亮青年干部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