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福:让“入海为安”成为一种最浪漫的回归
作者:叶金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10月28日上午11点,上海市崇明区吴淞口外,天气晴。伴随着海浪和鲜花,江苏省南通市74名逝者的骨灰撒入大海,魂归自然。据统计,自1996年举办首次江葬以来,南通市已先后组织了6次骨灰江葬和16次骨灰海葬,共有1748名逝者的骨灰撒入长江、大海。(10月31日《江海晚报》)
其实,人生百年之后,怎么个“葬法”,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有的人思想观念陈旧,还是希望土葬;有的人认为火葬不好,死后连灵魂都给烧没了;更有甚者,有的人死后还圈上几十、上百平方米的土地,建起豪华墓地,等等。
笔者以为,一个人去世之后,不管是土葬、火葬也好,还是江葬、海葬也罢,这都是思想观念的缘故。只要更新思想观念,死后这是“葬”,那也是“葬”,其实都一样。但事实上,有一点是完全不一样的,那就是土葬就是“死人与活人争地”,而相反,江葬、海葬就是把宝贵的土地留给子孙万代。
在去世之后怎么个“葬法”方面,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给我们树立了很好地榜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周恩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等,他们逝世之后就是采取了骨灰撒入大海的方式,既不占一分地,又有意义。伟人选择“海葬”之举,无疑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值得学习、借鉴和效仿。
笔者以为,此次江苏省南通市74名逝者选择海葬,魂归大海,这种“入海为安”之举,也同样值得点赞,值得提倡,更值得推广。可以说,这既是一种“生态葬”“文明葬”,也是逝者的一种最浪漫的回归。
期待有更多的人能积极参与到类似“入海为安”这样的“生态文明葬”当中去,不妨远离“土葬”,更多地选择“树葬”“江葬”“海葬”“草坪葬”“花坛葬”,这不但是给子孙后代留下更多的土地,而且也是一种文明、积极、向上的“死亡观”。同时,这也正是我们当今社会所积极倡导和推崇的殡葬观。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徐蕾:致敬航天精神 汲取奋进伟力
柔性普法与刚性执法相结合是治狗患根本之道
苗凤军:基层问卷回答非常满意领奖,岂邹平独
李蓬国:上班时间私聊微信每次罚100元,过分了
《异人之下》:令人于眼前一亮的漫改剧
廖卫芳:别让“先提价后打折”破坏“双11”促
钱桂林:生母将男童虐待致残,“容嬷嬷”也弗
曹灿辉:多出实招破解“晒粮难”
私聊微信每次罚款100元是企业管理的昏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