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福:孩子闹矛盾可以有,家长闹矛盾不可取
作者:叶金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因为一件玩具,5岁的彤彤与4岁的牛牛闹架,都哭着回家告状。双方家长得知后各不相让,结果升级成邻里矛盾。近日,在太原市御德苑社区网格员的劝说下,两家人握手言和。此事也给其他家长提了醒,孩子之间闹别扭,家长要理性对待,别过度介入。(11月27日《太原晚报》)
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孩子之间因为种种原因而发生争吵、打架等冲突,是常有的事。可能过一会儿孩子之间也就忘了争吵、打架的事而又和解、和好了。
记得我们在孩童时代,同龄人之间争吵、打架是家常便饭,往往是这里刚吵好、打好,转个身就忘记了,又相互玩耍在了一起。可以说,我们从小正是在相互间争吵、打架中慢慢成长的。
可如今,一些家长往往容不得自己孩子吃一丁点儿的亏,一旦孩子在与别人家的孩子发生冲突而吃亏的时候,不是理性地解决问题,而是抱着“绝不吃亏”的态度为孩子一味地“护短”。有的家长甚至失去理智而对人家孩子进行打骂。殊不知,如此“护短”之举,不但加剧孩子间的矛盾和冲突,而且也不利于孩子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心理。可以说,家长之间为了孩子的一点小矛盾而“闹矛盾”,是对孩子最糟糕的一种教育方式。
因此,笔者以为,孩子闹矛盾可以有,但家长闹矛盾不可取。首先,孩子之间争吵或打架,作为家长首先应保持冷静,切不可动辄数落人家孩子的“不是”,而为自己的孩子“护短”。更不可加剧矛盾和冲突,而应及时地引导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友好相处,教导孩子要检讨自我,有责任就要承担,孩子有委屈,若不是原则的事情,可教导孩子学会原谅、宽容别人,培养孩子豁达开朗、不拘小节的胸怀。
其次,要查找自己孩子的原因。或许孩子之间的争吵或打架只是孩子间的“无意”行为,有时候孩子都和解了,而“被欺负”一方家长反而“不依不饶”,这实在不值得、不明智。
第三,事后教育孩子很重要。其实孩子之间的争吵和脾气、性格没有直接的联系,因为孩子发生争吵或打架的时候都不懂得忍让、也不懂得相互理解,所以只有一吵了之。因此,作为家长切不可处于“越位”状态下的教育方式,而应该让孩子从争执中逐步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正确解决矛盾,从而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孩子间“闹矛盾”,家长不应跟着“闹矛盾”,而应扮演“调解”“缓和”的角色。否则,家长之间也跟着“闹矛盾”,那必然是一堂最糟糕的家庭教育课,于孩子来说,必定有百害而无一利。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尚凡:禁私自熏腊制品,何错之有
教育人竭力为某个品牌跳绳吆喝是何道理
曹灿辉:叫停安全教育强制打卡为何好评如潮
于晓倩:让基层干部永远年轻
“我吃香蕉你吃皮”引争议,儿童读物不能“不
维扬书生:女子洱海裸泳,何以引发众怒
殷建光:给善心穿上“保暖”,让善举规范扬帆
张艳晓:必须认清扒掉这些个五花八门的马甲
廖卫芳:为开设“小哥医院”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