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福:中年人“疯狂考证”亟须纠偏
作者:叶金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35岁门槛”和“中年危机”常态化地为“在路上”的中年人带来各种压力。于是疯狂考证成为很多中年人走出舒适区的方式,但凡觉得跟工作沾点边或稍有兴趣的证书都去考,似乎每一个梦寐以求的证都印刻着“技(证)不压身”的字样。(1月7日《华商报》)
眼下,“求职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尤其是对于中年人而言,受“35岁门槛”和“中年危机”的影响,求职更是难上加难。
而现实中,不少用人单位为了招聘到优质职员,也要求求职者必须“持证上岗”。于是,很多求职者便纷纷加入到了“考证大军”中。尤其是中年求职者,更是加入到了“疯狂考证”的队伍中,见“证”就考,证书少则三五本,多则十多本。但笔者不禁在想:中年人“疯狂考证”,真的有必要吗?
按说,中年人在求职方面确实要比年轻人“难的多”,因而,中年人通过多考几本“证”,以求赢在“证”上,这也情有可原,无可厚非。但问题是,“证”多就能顺利入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方面,“证”不在多,关键在于“实用”。试想,如果拥有多本“证书”,但却无一技之长,“证书”成了花瓶,用人单位能录用你吗?另一方面,仅凭兴趣“疯狂考证”,“证书”与所从事的职业“风马牛不相及”,那考再多的“证”也是一种枉然。可见,中年人“疯狂考证”不可取。
因此,笔者以为,中年人“疯狂考证”亟须纠偏。一方面,“证”多为荣的观念亟须纠偏。中年人求职,年龄固然是一道“门槛”,但并非“拦路虎”,只要有一技之长,哪家用人单位不抢着要人呢?因此,中年人需转变“证”多为荣,“证”多为傲的观念,避免陷入“疯狂考证”的误区。另一方面,“证”多不愁嫁的观念亟须纠偏。虽然中年人“疯狂考证”的精神和毅力值得我们的学习,但如果以为“证”多不愁嫁,而不在技术、能力、态度等方面提升自我,那势必不会被用人单位看中或看重。即使一些中年人目前已经找到了工作,但如果继续一门心思“疯狂考证”,而不在工作上用心、用情,那迟早也会被用人单位所淘汰。
当然,要避免中年人“疯狂考证”,还需用人单位率先走出“唯证书”选拔人才的固有思维,不妨多看技术和能力,多看态度和用心,少些“证书至上”,少些“唯证书”。如此,才能帮助中年人走出“疯狂考证”的误区。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陈镜伊:23拼搏有你 24接续奋斗
黄跃成:送孩子参假期课外兴趣学习不能太功利
殷建光:小寒时节梅花香 开年活力正飞扬
曹灿辉:五个严禁减少课后服务“内耗”
殷建光:力拼投资“开门红” 引领经济更奔腾
贾玉坤:榜样之力是引领个人成长的灯塔
王毓:从小寒“三候”中汲取“御寒”妙招
廖卫芳:堵疏结合为未成年人“触网”护航
王佳祺:新征程,新气象,年轻干部的担当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