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叶金福 > 列表

叶金福:多方发力破解求职“第一学历”歧视

2024-01-22 15:25:14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招聘“看学历”的现象早已有之,求职者学历越高,应聘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但近年来,“第一学历”竟成了不少求职者的“拦路虎”,致使求职“第一学历”歧视...

  作者:叶金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面试参加不少,录用通知一个没收到。”临近年关,还没找到工作,高畅感到“压力山大”。对本科毕业于一所二本院校、研究生就读于985院校的高畅来说,焦虑的根源在于“第一学历”。(1月22日《工人日报》)

  现实生活中,用人单位招聘“看学历”的现象早已有之,求职者学历越高,应聘成功的概率也就越大。但近年来,“第一学历”竟成了不少求职者的“拦路虎”,致使求职“第一学历”歧视屡屡发生。

  其实,针对学历歧视问题,相关部门也曾发文予以明确。比如: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再如: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于2022年5月实施,明确职业学校学生在升学、就业、职业发展等方面与同层次普通学校学生享有平等机会。用人单位不得设置妨碍职业学校毕业生平等就业、公平竞争的报考、录用、聘用条件。但事实上,在实际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把“第一学历”作为招聘“门槛”的现象依然存在,致使不少非211、非985的“双非”院校毕业的求职者屡屡遭遇“求职难”。

  那么,该如何破解求职“第一学历”歧视呢?笔者以为,还需多方联动,共同发力。

  首先,法律部门要发力。相关法律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用人单位不得设置“第一学历”门槛,一旦发现存有“第一学历”歧视行为,就应通过约谈、列入“黑名单”、督促整改等多种方式,倒逼用人单位平等对待每一位求职者,做到“不唯名校”“不唯学历”的招聘用人导向。

  其次,劳动监察部门要发力。劳动监察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察的主体责任,既要引导全社会建立起基于能力的人才评价体系和监管保障机制,又要切实扭转用人单位“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让“第一学历”不再成为求职者的“拦路虎”。

  其三,求职者要发力。求职者一旦遭遇“第一学历”歧视,既要坚决说“不”,又要积极大胆地拿起法律武器,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举报,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切忌“装哑巴”,自认倒霉,而助长一些用人单位“第一学历”歧视的嚣张气焰。

  此外,用人单位也要发力。一方面,用人单位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学会遵法、守法,做到学历面前人人平等,不得恶意采取“第一学历”歧视;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摈弃过度依赖“第一学历”选人用人的固有思维,推行“重能力、轻学历”的选人用人的标准,把真正有能力的求职者招聘进来,避免出现“高学历、低能力”的人岗错配问题。

  笔者相信,只要法律部门、劳动监察部门,包括求职者和用人单位,形成联动,共同发力,就一定能有效破解求职“第一学历”歧视,从而为每一位求职者构建一个公平、和谐的求职环境。

更多

热门关键词:学历 叶金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