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福:乘地铁能否带板凳须有“官方声音”
作者:叶金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最近,有网友报料,浙江杭州地铁6号线有个奇特的现象,每天早晚高峰经常可以看到好多人自带折叠小板凳来乘坐地铁。该网友说,本来6 号线早晚高峰就很挤,这么多人带马扎,就更挤了。(8月21日《杭州日报》)
其实,乘地铁带板凳并非“杭州现象”,之前北京、上海等地也曾出现过乘地铁带板凳现象。对于乘地铁带板凳现象,赞同的有之,反对的也有之。赞同者认为,带小板凳上地铁是为了解决长时间乘坐地铁的疲劳问题,尤其是对于那些腿脚不便或需要休息的乘客,更是迫切之需。而反对者则认为,带小板凳上地铁会占用额外的空间,影响其他乘客的通行和站立,甚至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特别是在高峰时段,这种行为可能会加剧车厢的拥挤程度,影响乘客的安全和乘车体验。真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笔者以为,不管是赞同者说的有理,还是反对者说的有理,地铁管理部门必须有“官方声音”。
以杭州为例。根据《杭州市轨道交通禁止携带物品目录》,小板凳不属于禁带物品,可以作为随身物品携带进站乘车。但如果在车厢使用小板凳,会影响其他乘客正常通行,并且存在影响紧急疏散和造成踩踏的安全风险,杭州地铁不建议乘客在车厢内使用小板凳。
笔者以为,杭州的这则“官方声音”无疑给乘地铁带板凳做了一个明确回应,那就是乘地铁“带板凳”可行,但乘地铁“坐板凳”不可行。
既然“官方声音”如此明了、明晰、明确,那么,对于乘地铁能否带板凳这一问题,也就很容易根据规制予以解决。比如:对于那些只带板凳不坐板凳的乘客,完全可以放心“放行”,而对于那些带板凳又坐板凳的乘客,则可根据相关规定予以禁止。如果出现禁而不止者,则可根据相关规定予以必要的处罚,或批评教育,或经济处罚,或列入“黑名单”,等等,倒逼这些乘客自觉放弃乘地铁带板凳。
当然,破解乘地铁带板凳问题,不能仅靠“堵”或“禁”,还需从源头治理入手。比如,在早晚高峰时段,不妨增开地铁运行班次,减少乘客密集度,缓解地铁拥挤度,让更多的乘客“有座”;或鼓励年轻乘客文明乘地铁,给老年乘客、儿童乘客主动“让座”;或建议乘客避开高峰时段,把座位让给更需要的人。
此外,还有一个办法也可尝试,那就是在现有的地铁车厢里,不妨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座位方案,让座位布局最大化,既缓解“一座难求”问题,又破解乘地铁带板凳问题。
俗话说:“办法总比困难多。”相信,只要地铁管理部门多些“乘客视角”,多些“源头治理”,再辅以必要规制,就一定能有效遏制乘地铁带板凳问题,从而为乘客提供一个文明、安全的地铁乘车环境。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维扬书生:读懂父亲举报儿子网赌背后的无奈
王毓:常态化长效化日常化推动党员教育培训提
尚凡:虚增财政收入,别只把“实事求是”挂在
聊城见义勇为事业:弘扬正气,共筑平安之城
武艳君: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见格局
廖卫芳:别让“餐具费”沦为“霸王费”
霍力伟:基层青年干部的奥运精神追梦行
维扬书生:学生不及格率高,谁该反思?
徐蕾:念好“人才经”绘就全面深化改革新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