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福:别让“换了马甲”的电子烟毒害青少年
作者:叶金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我国法律明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香烟,其中也包括电子烟。据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近期不少家长反映,一种调配出各种水果口味的电子烟,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轻易被未成年人购买。这种电子烟因为味道清香会让孩子们放松警惕,不少孩子渐渐染上了烟瘾。(3月24日《北京青年报》)
众所周知,电子烟也是烟,它是一种模仿卷烟的电子设备,其烟油主要成分是尼古丁,并添加大量调味剂、芳香剂,制成如水果、咖啡、冰激凌等口味的新型烟草。据报道,由于电子烟中的调味剂是化学合成的,吸食后可进入血液,给人体造成危害。如果未成年人一旦吸食这种“换了马甲”的电子烟,对他们的健康、安全会产生直接的威胁。因而,国家层面已明令禁止售卖各种电子烟。
但一些不法商家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竟然给电子烟“换马甲”,通过各种隐秘的渠道进行售卖,这无疑是对法律法规的一种挑衅,更是对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一种毒害。
笔者以为,电子烟“换马甲”,监管不能“睁眼瞎”。一方面,监管要“严督查”,不妨对市场上的各种电子烟进行常态化的督查、检查,绝不让无良商家打着水果、饮料等幌子给电子烟“换马甲”,更不让无良商家把“换了马甲”的电子烟售卖给未成年人。另一方面,监管要“严处罚”,一旦查获售卖“换了马甲”的电子烟行为,就应采取“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不妨通过没收产品、高额罚单、列入“黑名单”、从业禁止、追究法律责任等多种行政处罚手段,让无良商家付出应有的代价。
同时,监管部门还应建立健全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广大市民通过拨打国家烟草专卖局举报热线,或向当地、上级烟草部门投诉等方式举报,让向未成年人售卖“换了马甲”的电子烟行为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使其无生存土壤,更无销售市场。
当然,更为重要的是,监管部门还要加强对电子烟黑作坊、黑工厂以及运输、进出口等环节的大力整治,加强源头治理,遏制电子烟的生产和流通。
此外,学校和家长也要切实担负起教育和管护的职责,比如,学校可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设专题讲座等方式,让学生知晓吸食电子烟的危害性,引导学生远离各种电子烟;再如,家长可起示范作用,除了自觉远离各种电子烟,为孩子树立好榜样之外,也应对孩子加强管护,绝不让孩子轻易吸食“第一口”电子烟。
只有监管“严起来”,学校和家长“动起来”,多方形成合力,就一定能有效遏制向未成年人售卖各种电子烟的不法行为,从而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黑手,切实守护好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李蓬国:“加班文化”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
王海燕:年轻党员正当时
陶淑杰:熔铸“三心”,锻造党员干部的时代风
王毓:以青春之我铸就时代华章
廖卫芳:防范“装孙子式”骗局需多方发力
廖卫芳:“校园欺凌”与中考挂钩是一记妙招
龙晨悦:人才培养亟需“趁热打铁”
翟云雪:花样年华当如“花”般绽放
维扬书生:桂林文明公约现“热爱徐汇”,别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