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名家专栏 > 游德福 > 列表

游德福:传承古镇历史文脉凝聚发展新活力

2023-10-26 10:59:24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经了解,古镇村,文化底蕴深厚,不仅孕育了有形的物质文化,也造就了无形的非物质文化。在聊城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洋溢特别的韵味。作为“两河明珠”城市,黄河...

  作者:游德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山东省聊城市突出古镇古村辨识度和显示度,完善功能布局,让当地居民更好参与到古镇古村保护中来。立足黄河和大运河的优势资源,推动古镇村保护、研究、发掘协调并进,传承、建设、利用互促多赢,在全面提升全市文旅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同时,进一步擦亮了“两河明珠”品牌,也为加快推进“六个新聊城”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聊城日报10月25日)

  经了解,古镇村,文化底蕴深厚,不仅孕育了有形的物质文化,也造就了无形的非物质文化。在聊城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洋溢特别的韵味。作为“两河明珠”城市,黄河与大运河共同孕育了聊城大地的气象万千,也为我们留下了无数千姿百态的古镇和古村。无论是从烽火硝烟中走来的红色村庄,还是在文化融合中诞生的特色村落,都默默书写和讲述着聊城的一段历史。必须让这些“活的博物馆”根植于人,留住“形”、守住“魂”,让文明得以传承、文化得以延续。

  传承历史文脉,要大力推进古镇村文化保护与传承。首先要在心里传承好,行动上落实好,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系统保护、整体保护,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统筹抓好古城、古镇、古村、非遗保护和文创产业发展,全市域、全领域、全方位保护好古镇古村,努力打造成为展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窗口。要在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做到“活保护”和“活利用”相结合,推进数字化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化资源管理等,解决一系列老问题,换发新姿态。

  传承古镇历史文脉,要在加强古镇村保护上做足功课,下力气想方设法保持特色,避免越“长”越像,摆脱“千镇一面”。关键需要古镇村保护者、开发者、管理者要有清醒认识,要从古镇村自身的历史文化或建筑特色中挖掘独有的文化符号,并做好商业化与文化保护传承之间的平衡,努力从源头走出同质化误区。只有把原住居民留住、把那里传统的生活方式留下来,城镇历史文化保护才能永葆生命力。唯有如此,古镇村保护、发展之路才能越走越宽,才能不断增强古镇村吸引力,才能更好地造福人民。

  传承古镇历史文脉凝聚发展新活力。激活宝藏古镇村,畅通文化新廊道。按照“一村一档”的要求,建立完善中国传统村落档案,编制保护利用规划或方案,做好挂牌保护工作,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有效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传统村落风貌。以历史文化的厚味、风情风貌的原味为主导,把文化做强,把产业做大,把生态做美,赋予利民古镇村丰富的时代内涵。

更多

热门关键词:古镇 聊城 游德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