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德福:删除不必要证明,奇葩证明当休矣
作者:游德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记者从司法部今天(14日)召开的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上了解到,通过梳理,2023年司法部向社会公布规范33类81项证明材料清单,删减不必要的证明材料116项,删减证明达29.3%。(澎湃新闻1月14日)
经了解,司法部要求公证机构能够通过主动核查或者通过政务信息共享方式获取的证明材料,不再让当事人提供;对事实清楚、法律关系简单的公证事项中涉及的一些辅助性证明材料,不再要求当事人提供原件。有效解决证明“我是我、你是你”等循环证明、无谓证明问题。
相关人士明确表示,奇葩证明是社会生活的怪胎,很容易给人们带来困扰,应当用法律、责任将之尽快驱逐出“证明界”,将那些劳民伤财,不具有实际价值的证明“删除”,别让奇葩证明再给群众添堵。办某件事,被告知需要什么证明,“证明自己”的责任全在办事者身上,并且跑完这里跑那里,这也是备受诟病的一大原因。需要正视的是,“奇葩证明”生存的土壤在于行政部门、办事机构搞官僚主义,有些是为了证明权力审批存在价值,有些是因为权力没有一个明确的边界意识,有些则可能就是存在故意刁难之嫌疑。
实际上,早在2020年4月27日,国家民政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卫健委等六部委就联合发布了《不应由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事项清单(第一批)》。其中包括亲属关系证明、居民身份信息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等在内的20项证明文件,将不再由村委会或居委会出具,而将变更为由居民个人据实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居民办事事项涉事部门与有关部门进行信息共享等方式来核对事实。不过从实际情况看来,上级的文件规定,在具体执行时还存在那么一点儿“小距离”。
比如,据媒体报道,只因手机号缺失,岛城市民李老先生日前到银行替患病孩子领取低保金时遭遇“卡脖子”,虽然带齐了身份证、儿子的残疾证、家庭户口本等证明材料,却取不出钱来。银行给出的理由是:内部提示手机号码缺失,暂时无法办理取款业务。家里急等钱用的李老先生非常不解:想取钱,先得去开一张监护证明,证明“我儿是我儿”,难道凭身份证、户口本证明不了?手机号码竟然比这些还重要?这是什么奇葩规矩!
删除不必要证明,奇葩证明当休矣。司法部删减不必要的证明材料116项,释放出强烈的简政放权和惠民利民信号。在大数据时代,部门、单位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互相核实并不是难事。又或者设立一站式的办证服务中心,市民不管办什么证,均能一次性搞定。这样才更能体现公共服务的质量,多提供人性化服务,让市民少跑腿、少动嘴、少开不必要的证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殷建光:年味芬芳正走来 奋斗热潮更澎湃
于若欣:踏石留印,勤廉之路
廖卫芳:书包“超重”呼唤学业减负
王鸣镝:期待更多文旅局长“超级听劝”
黄跃成:追讨抚养费合法合理,维权不能违法
王佳祺:读书的使命与担当
曹灿辉:考证还是“因需制宜”为好
黄跃成:利润最大化不该成为药店唯一的追求
李永波:追寻“榜样”足迹 绽放青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