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金福:拦堵婚车索要10条香烟,别把庸俗当“风俗”
作者:叶金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1月29日,河北廊坊一男子凌晨堵婚车张口要10条烟,家属沟通给2条才挪车。派出所:当地风俗,只能协调。(1月30日《伍视频》)
眼下,在一些地方,拦堵婚车索要礼物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索要喜糖,有的索要香烟,有的索要红包,等等。如果为了助兴讨喜,路人拦堵婚车,向新人适当讨要一点喜糖、香烟、红包等礼品,这也未尝不可。相信,新人为了喜庆喜气,也乐于赠予。
但问题是,在一些地方,路人拦堵婚车索要礼物往往已经“越了界”,有的张口就向新人索要10斤喜糖、或索要10条香烟、或索要数百上千元红包,而且不给不放行,这无疑是一种赤裸裸的“敲诈勒索”行为。
然而,面对这样的“敲诈勒索”行为,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却以“当地风俗”为由,而不理不睬,不闻不问,任凭拦堵婚车“敲诈勒索”行为的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不正常的现象。
以索要香烟为例。试问,路人拦堵婚车索要10条香烟,这是正常的向新人“讨喜”吗?众所周知,一条香烟价值不低,少则几十元,多则几百元,那索要10条香烟,不就要几百元,甚至几千元了吗?如果路过这个村被索要10条香烟,路过那个村也要被索要10条香烟,再路过其它村还要被索要10条香烟,那这样的“讨喜”岂不让新人够呛”?可见,拦堵婚车索要10条香烟,这不是“风俗”,而是“庸俗”。
因此,笔者以为,要整治类似拦堵婚车索要10条香烟这样的“庸俗”行为,还需政府“站出来”。一方面,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应大力倡导新风尚、新风俗,不妨通过村规民约的方式,把类似拦堵婚车索要礼物的庸俗行为予以必要的纠偏和规范。另一方面,各地各级政府部门应对拦堵婚车索要礼物的庸俗行为予以严厉打击,不妨通过批评教育、责令退还索要礼物等方式予以遏制。如果不听从劝阻,屡教不改,则可以扰乱社会治安秩序予以行政拘留等更为严厉的处罚,倒逼一些地方、一些人彻底改变把“庸俗”当成“风俗”的陋俗。
当然,路遇有人拦堵婚车适当“讨喜”,新人乐于赠予适当礼物,那可就另当别论了。毕竟,对于新人而言,有人“讨喜”也是一种添喜,一种祝福。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王佳祺: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做到群众心坎上
陈建明:以文化之笔写好乡村振兴答卷
杨汇瑜:青年科技人才应敢于“当主角”
曹灿辉:烟花爆竹销售“上线”监管别“掉线”
艾才国:理性看待“春节式涨价”
张子道:干部考察任用民主、规范与创新三重奏
朱波:把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赵莹:搭台唱戏听民声,用好网络阵地促治理
曹灿辉:别让压岁钱“压”垮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