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德福:弘扬农耕民俗文化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作者:游德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3月11日上午,聊城水上古城景区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民俗汇演活动在这里举行。光岳楼周边广场上,舞龙、秧歌、舞狮、旱船等优秀民俗项目纷纷亮相,吸引了众多游客和市民前来观看。“今天非常开心,也非常激动,能够看到这么多精彩的表演,同时,也生出了对表演者的一种敬佩之情,感觉也是非常辛苦。对于中华文化的热爱也是更增添了一分。”现场观众表示。(齐鲁网3月11日)
据了解,当日上午十点,在聊城水上古城景区,一场精彩的舞龙展演拉开了整个活动的序幕。巨龙翻腾、飞舞,象征着祥瑞和幸福,为现场观众带来了喜庆的氛围。紧接着,秧歌与舞狮队伍亮相,秧歌队员们身着五彩斑斓的服装,手持彩扇,扭动着轻盈的身姿;两只狮子在舞狮队员的操控下,时而威武雄壮,时而憨态可掬,引得观众们阵阵掌声,现场气氛十分热烈。展示出了聊城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阐释了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推动非遗民俗项目的传承发展,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传统文化。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耕民俗文化在中国农村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是农民劳动智慧和生活智慧的结晶,更是凝聚着乡村精神和价值观的源泉。我国各地紧紧围绕着传承优秀农耕文化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塑造独特的乡风民风,做革除陋习的先行者、移风易俗的推进者,充分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走进千家万户,以实际行动共建文明和谐的美好家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农耕民俗文化产生于乡土乡村,它与农民和土地紧密相连。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既不完全受王朝更替的影响,也不全部因时尚文化而改变。这就是农耕文化的生命力。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抗御文化进程中的都市文化和时尚文化的冲击与同化,保持自己的特色,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延续传承,深深植根于乡村生活的土壤之中。古老的农耕民俗文化以及传统的各类文化一定要有传承,文化、文明、精神对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都是不可或缺的。
弘扬农耕民俗文化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农耕民俗文化传承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影响。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增强乡村文化自信、提升乡村形象等方面,农耕民俗文化传承可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加强农耕民俗文化传承工作,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乡村居民共同努力,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农耕民俗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以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为乡村全面振兴赋能。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王佳祺:年轻干部与龙抬头 新时代的奋斗与担
武艳君:从《第二十条》悟担当之道
廖卫芳:设立“父亲育儿假”大有必要
于晓倩:“她”的光芒 致敬每一个“了不起”
张艳晓:以民声聚民心,聆听两会好声音
王帅:在基层唱响“不负青春”的春日三“歌”
韦其江:《周处除三害》从“三害”到英雄的内
髙昊丹:值此青春好时光,当好基层种树人
王毓:向熠熠生辉的“她力量”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