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俗体验游成文旅新热点助推乡村振兴
作者:游德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媒体报道:途牛数据显示,今年端午假期,旅游市场掀起了一股“新中式”的出游浪潮,民俗体验、古镇漫游、龙舟观赛等旅游产品尤为引人注目。飞猪数据也显示,包含包粽子、做香囊、赛龙舟等民俗体验旅游产品成为热门选项。
大家知道,民俗文化产生于乡土乡村,它与农民和土地紧密相连。在历史风云变幻中,既不完全受王朝更替的影响,也不全部因时尚文化而改变。这就是民俗文化的生命力。
民俗体验游成文旅新热点,它在一定程度上能抗御文化进程中的都市文化和时尚文化的冲击与同化,保持自己的特色,在日常生产生活中延续传承,深深植根于乡村生活的土壤之中。古老的农耕民俗文化以及传统的各类文化一定要有传承。文化、文明、精神对一个人、一个团队、一个民族都是不可或缺的。
民俗体验游的兴起,是文旅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一趋势反映了现代人在忙碌的生活中,对于传统文化的回归与追溯,同时也体现了旅游市场日益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在现代文明社会,各具特色的地地道道的民族风俗、传统的民间艺术、富有特色的各地特产、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不仅使广大游客品味了古老的传统文化,同时也让“后来者”亲身感受到了现代社会的文明发展,深刻说明了农村发生了与时俱进、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就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一首最动人的诗歌,一部农耕文化的文明史和多彩生活画卷,它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必将发出璀璨耀眼的光茫!
再则,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渴望在旅途中寻找文化的根基,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而传统的民俗文化,正是这样一种能够让人们暂时逃离都市喧嚣,回归自然与淳朴的精神寄托。
长期以来,人们为了适应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创造的多样性农业生产和丰富博大的农耕文化,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它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教训和成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律的认识与把握。
民俗体验游的兴起,正是旅游市场不断创新和进步的一个体现。一方面,要确保这些民俗活动不失真、不变味,避免过度的商业开发损害其文化内涵;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于旅游市场的监管,保障游客的合法权益,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在愉悦和安全的环境中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
民俗文化是我国农业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不能丢,而且要不断发扬光大。弘扬民俗文化,拓展民俗体验游多功能,不仅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共建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的具体行动,要在促进民俗体验游成文旅新热点的过程中推动乡村振兴向纵深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廖卫芳:高校毕业生别让档案“走丢了”
当着孩子面用弹弓打大象是一种失败的家教
艾才国:放飞心情应有“度”
陈镜伊:以青春弘扬传统文化 以诗歌唱响爱国
刘苏怡:长空竞技,翼展未来
赵怡萌:聊城交警:高考路上的“梦想骑士”
王海燕:有“警”无险“救”在身边
张子道:筑牢安全防线,彰显企业担当
汲取端午节文化滋养 奋斗高质量发展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