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德福:补齐乡村医疗短板,护航百姓健康
作者:游德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山东省聊城市将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措施,按照优先扶弱补短和方便群众就医的原则,分年度确定建设任务。2024年,重点改造提升按人口规划设置、服务人口相对密集、亟须整改提升的1000个薄弱村卫生室;2025年底前,实行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全面实现房屋产权公有;2026年底前,力争按人口规划设置的村卫生室房屋产权公有率达到100%。(《聊城日报》7月25日)
经了解,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是该市大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惠及广大农村群众的一项民生工程,按照服务覆盖2000—4000人、服务半径2.5公里的标准,实现镇、村卫生一体化管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有效补齐基层公共卫生医疗短板。“村里有卫生室,我们买药打针输液都很方便,还能直接报销,现在在家门口就能看病,不用来回往医院跑了。”这是当地村民的赞扬声。
一直以来,基层医疗机构承担着全国一半以上的诊疗量。尤其是遍布每个乡村角落的医疗站所(卫生室),直接面对百姓,村民但凡需要看病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去村卫生室。但,毋庸置疑,在不少的地方,跟百姓健康息息相关的村卫生室还存在一定的“短板”,诸如医技力量不足、站所房舍简陋、医护硬件参差不齐等等。各地既要进一步推动人员、技术、服务、管理更好地下沉,特别是医务人员要能够长期派驻到基层,也要针对性地加强基层的全科等科室建设,加强基层队伍人员培训等、补齐“短板”。
补齐乡村医疗短板,需要健全以区(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进区内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利用信息化赋能提升,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高水平的医疗服务。通过远程医疗服务,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解决基层群众看病就医难问题。真正让农村百姓“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看得起病”,健康无忧。
首诊在基层、小病在基层、康复在基层,乡村医疗机构是百姓健康的“前哨战”。护航百姓健康,要完善乡村医疗卫生体系,这是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应有之义。有关部门要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根据各乡镇实际因地制宜,加强对重点乡镇在医疗设备、项目资金等方面的倾斜力度,不断壮大提升乡村医疗队伍,努力提高乡村医生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促进城乡资源均衡配置,推进“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张子道:专业高效筑安全,温情科学共守城
李蓬国:“8个工位仅1人在岗”不只是纪律问题
于晓倩:以担当践初心 以行动赴使命
艾才国:“尊称退出会场”的导向意义不容置喙
杨汇瑜:用“心”送上“新”服务
陈镜伊:以法治之光 照亮平安之路
袁文良:暑期到来,莫让美丽喷泉再伤人
王佳祺:聊城防汛显担当 党员干部筑屏障
廖卫芳:对暴力伤医必须坚决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