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德福:让雷锋精神闪耀新时代光芒
作者:游德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3月1日,在第62个学雷锋纪念日来临之际,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国科协、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主办的2025年全国“学雷锋·文明实践我行动”主题活动,在雷锋故乡湖南长沙正式启动。(5月4日《潇湘晨报》)
据了解,启动仪式上,全国学雷锋先进典型和文明实践志愿者,分享感想体会,引发群众强烈共鸣。《我们都是雷锋》《花开新时代》等文艺节目生动诠释了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现场播放的主题片展示了全国各地学雷锋文明实践的鲜活场景,营造了学习雷锋、崇德向善、争做先锋的浓厚氛围。
几十年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总有这么一句朴实的话语“学雷锋,做好事”嵌在时代的路标上,它将“做好事”与“学雷锋”画上等号,已成为一种全民文化风尚与集体意识。雷锋形象,成为国人心目中的道德丰碑和精神偶像。雷锋精神代代相传,历经半个多世纪,依旧熠熠生辉。雷锋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一生中为人们做了无数次善事,这些善事中,虽然没有一次是什么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但是他“出差一千里,好事一火车”,足以体现他的伟大之处,无数次平凡的“小”善构成他伟大的一生。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在历史的洪流中,雷锋精神代代相承,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它不仅铭记在老一辈的心中,更在新时代,被年轻一代继承和发扬光大,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辉。今天我们学雷锋,还可积极利用网络平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践行雷锋精神,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学雷锋、人人做雷锋、人人传承雷锋精神的良好氛围。
让雷锋精神闪耀新时代光芒。点点微光,聚团成火。时代的发展,丰富了雷锋精神的内涵,通过一点一滴的小事,让雷锋精神长留人们心中,把雷锋精神化为日常行为,让雷锋精神永不过时。我们要立足于新的时代、新的要求,不断赋予雷锋精神新的时代内涵,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留下许党报国的奋斗足迹,用我们有限的力量,以不同的方式,传承无限的雷锋精神,推动雷锋精神与新时代融合发展,让雷锋精神的种子在北实绽放为灿烂的花海,让千千万万个雷锋涌现在中国的大地上。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廖卫芳:“退一赔三”是打击鬼秤的一记妙招
廖卫芳:“元宵节纳入法定节假日”很有必要
李蓬国:探索的三重境界
刘苏怡:乡音振兴曲:产业兴 建设美 治理善
张艳晓:“自我加压”?莫让减负打回“原形”
艾才国:别让“12345”成为许愿池
杨汇瑜:乡村振兴需要“扎进泥土中的高跟鞋”
龙晨悦:平板量具生产基地迎来管理新篇章
武艳君:党建领“绣”护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