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洪泉:乡村振兴需要唤醒民众智慧
作者:张洪泉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以前中国人据说80%以上的居住在农村,而现在好像城乡人数达到对开,还有很多人在拼命的向城里奔,乡村据说有地方荒芜了,于是乡村振兴被提上了日程。围绕着乡村振兴,一些地方搞了很多犀利花哨的活动,但真正参与的人很少,尽管总结写的很深入、很透彻、收效巨大,但实际上大都治标不治本。
乡村振兴其实是一个民俗文化的传承,一个地方精神的振兴,需要唤醒地方人群的智慧,让老百姓实现自动自发,恢复自助管理,在自我管理中让文化、让文明得以传承,让中华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关于农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其实农村发展就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修了一条公路,一个是盖了一座房。至于像各色家用电器、农机具、小轿车什么的,属于消耗品,折旧很厉害,更新频率太快。而前几年,很多人以为乡村振兴就是在农村盖楼房,结果很多地方确实盖了,但农民不愿意上楼,老房子还是住着。其实,相当多的农村有着历史文化传统,像山西的各家大院、福建客家的土楼、聊城的平房都是历史的一大特色,凝聚着历史的底蕴和民众的智慧。
按照一些振兴乡村就是盖楼房的想法,将散碎的村子拆除了,集中起来盖小区楼房了,看起来节约了土地,其实啊,改革开放取得房子和公路两大成绩全没了,老百姓就要重新做起、从头再来。再者,村子里的很多古树、文化遗址也都没了,再没有了村子里夏季树荫下的聊天、冬季门前小板凳上的乡愁。
其实,在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史上,在民俗、乡村道德维护上、地方建设上,地方政府是很少参与的,很多像修路等基础建设,都是村里的族长、知名士绅牵头,一吆喝几个村的人纷纷响应,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很多公共设施就建立起来了。偶尔有哪家夫妻不和,斗嘴骂架或者动手打人,基本都是年长者出面劝导,或者批评,及时帮助和解,村子里鲜有刑事案件发生的。
人是一种动物,因为有智慧,所以才处于整个食物链的顶端。如果真搞活动,传精神,也一定要接地气。最好换位思考一下,没有收益的,没有意义,谁会天天跑到街上打着个小旗喊口号啊。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地方民众,应该唤醒大众的智慧,让其在受益中觉醒、奋进、努力、进取。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曾德凤:你能总讲尊严么
《我不是药神》:平凡人物点燃人性之光
邓瑞应:杨修之悲
李忠卿:梅雨季节,地下施工需有预案
李忠卿:用白开水替代服务费很不靠谱
郭喜林:“暴雨证明”是保险公司的愚蠢服务
韦其江:普天之下 皆为凡人
李建婷:在山东,观中国发展
曾德凤:鱼之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