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宏:“牙膏刺客”须合力防范
作者:周志宏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前些年,常用的牙膏大多也就几块钱一支,现在动不动几十块钱一支,连一些平价的牌子都涨起来了。”作为家里的采购主力,刘女士对牙膏价格的变化十分敏感。在微博上,“牙膏为什么越来越贵”的话题引发网友共鸣,阅读量超过1.1亿。(北京日报客户端11月24日)
“酵素牙膏挑战7天美白”“氨基酸牙膏守护口腔年轻力”“益生菌牙膏改善口腔菌群”……市面上,主打各种神奇功效的牙膏日益增多。在这些噱头的助推下,牙膏价格水涨船高。许多超市摆满货架、形形色色、名目繁多的牙膏,没有一款牙膏单价在十元以下。一款标榜“吸烟人士专用口腔护理品”的牙膏,宣称具有“祛除和防止烟渍、茶渍、咖啡渍沉积,减少菌斑,祛除口腔异味”等功能,每支180克售价高达68元;个头小巧的儿童牙膏同样身价不菲。以一款适用于6至12岁儿童的益生菌牙膏为例,每支60克售价42元。特别是一些进口牙膏,售价往往更高。以一款号称“欧洲原装进口”的活性酵素美白牙膏为例,每支净含量101克,售价高达79元;电商平台上,牙膏“没有最贵,只有更贵”,一款100克装的美白牙膏虽然出自国产平价品牌,售价却高达109元。而一款号称可以“逆转牙齿敏感”的德国进口牙膏,每支仅50毫升,大约相当于80克,售价高达149元。
艾媒咨询的线下调研数据显示,在大型商超售卖的四五十种牙膏中,一支牙膏的价格在10至20元之间的占六成,20元以上的占比为35%,而10元以下的只有两三种。Wind数据则显示,截至2022年10月,120克左右普通牙膏均价为每盒11.35元,较2018年同期的每盒9.09元上涨约25%,远高于CPI同比涨幅。
据调查,从公开数据来看,牙膏涨价的主要原因或许并非是生产成本增加,而是全“涨”在噱头名目上。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经在官网上发布科普文章,称“所谓通过使用牙膏刷牙来‘修补牙洞’‘闭合牙缝’‘稳固牙松动’,均无科学依据。”即将于12月1日起实施的《牙膏监督管理办法》明确要求,牙膏的功效宣称应当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同时规定,牙膏标签禁止标注“明示或者暗示具有医疗作用的内容”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等。
据报道,日前,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涉网购牙膏案件,买家小赵连续多年在某牙膏旗舰店购买“专业蛀牙修复”牙膏和涂抹膏,因最终未达到商家宣传疗效反而导致自己错失口腔疾病最佳治疗时间而将商家诉至法院。法院最终判决商家赔偿其三倍价款。给有关各方带来多重警示。
有口腔医生提醒,牙膏不是药膏,不能替代药物进行口腔治疗。牙膏的基本功能就是通过摩擦剂帮助清洁牙齿,其他功效都十分有限。如果发现口腔问题,还是应该去找专业的口腔医院或诊所,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相比起挑选牙膏而言,做好口腔清洁,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才是根本。而掌握正确的刷牙方式和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更加重要。
牙膏并非越贵越好,添加成分也未必有效,盲目依赖牙膏解决口腔问题,有时反而可能造成病情加重,延误治疗。消费者需要多学习和掌握一些科学知识,多一些理性选择,万万不可粗心大意,千万别被“美白脱敏治病”之类具有“神奇功效”的牙膏忽悠,以免被“牙膏刺客”所伤。
“牙膏刺客”须合力防范。有关权威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强化科普宣传,严格实施价格监管;对没有科学依据,进行虚假、夸大宣传,误导消费者的不法商家要依法实施严厉打击。不能任由“牙膏刺客”“逍遥法外”。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廖卫芳:为开设“小哥医院”点个赞
张子道:践行"四下基层",服务群众推动发展
陶淑杰:“听不清,靠边行”给文明河北人点赞
廖卫芳:谨防公款旅游“隐性变异”
雪花迎忠魂 “最可爱的人”激励最奋斗的人
尚凡:“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折扣”打不得
张艳晓:圈内“亲”密无间,圈外“清”清楚楚
张艳晓:与商人老板贴心,势必会对老百姓冷漠
宁海华:探寻《我本是高山》的内核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