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说馒头
作者:李民增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一月24日,持续降温,本市最低气温降至零下19度。两天未下楼,有点闷,中午,和老伴出门在附近逛了一圈,见门口一位年轻女人在卖馒头,棉被覆盖。有人去买,被子一掀,热气腾腾,温馨一片,仿佛把寒冬捅了个大窟窿。
那女人很朴实,满脸喜气,给阴晦的天增加了一抹亮色。
“你家是哪里?”我问。她嫣然一笑,说出了本区一个乡镇的名字。“噢!够远的!”我去过那个地方。
“俺在城里租房子蒸的馒头。”她理解我的意思,“大爷,买点吃吧!手工馒头,没添加剂,酵面头发的面,露甜味,筋道,好吃。一块钱两个,三块钱7个,五块钱12个。”一口气把质量、价钱都交代了。也说给所有围着买馒头的人听。
“买三块钱的吧!”老伴插嘴道。“好唻!”那女人就拿了个保鲜袋打开,用竹夹快速装好。递给我时还有点烫手。
据说馒头是诸葛亮发明的。三国时候,南蛮经常骚扰蜀国,诸葛亮亲自带兵讨伐,很艰苦。因为泸水一带人烟极少,瘴气很重,有毒。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南蛮”,就用他的头颅祭河神。诸葛亮不答应杀“南蛮”俘虏。但为了鼓舞士气,想出一个办法:用面粉和成面泥,捏成人头模样蒸熟,当作祭品来代替“蛮”头去祭河神。 从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因为称“蛮头”吓人,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
改革开放前的漫长岁月中,像水饺、猪肉一样,馒头也是过年的标志食品。老百姓一年到头很难吃上馒头,家里来了客人,最好的招待是吃一碗白面做的面条。只有过年时才能吃上馒头。有的人家过年也吃不上,就用米面或地瓜面发开了做成黄色或黑色馒头。米面发酵,做成馒头,后味有点酸,感觉还不如饼子好吃,就是图个吉利,也算吃馒头了。
我参加工作后,吃国家供应,每月三斤细粮,还是麦粒。自己舍不得吃,也没法吃。就带回家掺到别的粮食里磨成面,叫爹娘吃。或者攒起来,到过年时包饺子用。
大灾荒的六零年,我在楼南师范上学,吃不饱。叔父是济南钢厂工人,生活好点,能吃到馒头。有一天,叔父回家路过聊城到学校看我。他一向关心我的学习,还教我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对我寄予厚望。我很高兴,让叔父到寝室坐。
“不去了,你送送我吧。”叔父说。我就接过叔父的提包跟他往外走。边走边说话,出南关,到四河头。叔父说:“别走啦,坐下歇会儿吧!”我就放下提包找个高地方坐下。叔父把提包解开,拿出几个包得严严的大馒头看着我:“吃吧!”声音有点涩,似乎想哭。我心里一热:“叔叔,你也吃吧!”叔父惨然一笑:“我吃过了,这是我吃剩下的,给你捎来几个,你吃就行。”我没再说什么,接过去大口吃起来。
“慢着点吃,别噎着。”叔父看着我说。我就吃慢点。
吃完一个,叔父说:“再吃一个吧!”他知道我饿急,也馋急了。
吃了两个,不敢再吃,剩下的,叔父叫我带回吃。回到学校,肚子疼,上吐下泻,病了。校医老王说:“饿得时间长了,猛一吃饱,肠子不适应。慢慢调理吧!”看了许多天才好利索。
叔父离开我32年了,我一直很怀念他老人家。
作者:李民增,男,山东省聊城市人。作品经常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获奖,被选入多种版本。出版有诗集《春雨潇潇》,诗文集《柳园漫话》。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赵志娜 :2016年春运购票几点提示
程振伟:六小龄童不上春晚背后的阴谋论
朱波:为节日“餐桌安全”上把锁
红包照片是消费底线的“砸脚游戏”
曲征:团年饭AA制有何不可?
程振伟:“K歌王”王健林向世界级企业家看齐
曹灿辉:职业资格许可光有“瘦身”还不够
郭喜林:郭敬明愤然离场不仅是周杰伦的尴尬
曲征:低保政策不能烂在“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