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习俗
作者:李民增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年前在街上走走,不仅能感受到人们过年的热情,而且各样菜蔬都比平时价钱低一些,分量也足,不用担心受骗。我有点奇怪,老伴解释说:“过年哩,骗人不好家的!坑人家,自己不得好报。”哦!我应该知道的,忘了。
老伴的话让我想到更多传统习俗。为了求好运,人们都自觉发善心,行善事。邻里之间,因为鸡毛蒜皮的小事,有过争执,闹过矛盾,留下隔阂的,解除了,相逢一笑泯恩仇。弟兄妯娌之间不和睦的,各自主动示好,和睦了。婆媳矛盾也有所缓和。见面说句话,问声安,至少大面上说得过去。
还有一些禁忌,也挺好!初一不能打碗。万一摔了,赶紧说“碎(岁)碎(岁)平安”,求个吉利,初五再拿出去扔掉。初五叫“破五”。过年,特别是大年初一,“不说不吉利的话”,“不打骂孩子”,更好。万一孩子说了不吉利的话,娘也只是瞪孩子一眼,父亲则笑着说一句“童言无忌”。其实平时也应该这样,什么时候说不吉利的话都不好,打骂孩子更不应该。
有的禁忌就不算好。如初一不能洗澡洗头洗衣服,说是怕洗掉财运。初一讲究的是开门炮仗:春节早晨,开门先放鞭炮,叫做“开门炮”。炮声过后,碎红满地,满街瑞气。
“大年初一不动扫帚”,也不算好。无论除夕晚上弄得多脏,第二天都不能动,也是怕把财气,运气扫掉了,一年没好。年轻人不在乎,老人在乎,所以我常常在临睡前悄悄扫一下,照顾一下大家的情绪。
大年初一到初九都有禁忌,有的好有的不好,很少有人在乎。还有“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舅”,更没道理。现在许多人正月理发,也没见谁因为剃头真死了舅舅的。
禁忌是一种否定性的行为规范,告诉你不应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是一种民俗信仰,是人们求得吉祥平安的古老习俗,不是迷信,许多有积极意义的东西,我们都应该好好延续继承下来。
作者:李民增,男,山东省聊城市人。作品经常在国内外报刊发表,获奖,被选入多种版本。出版有诗集《春雨潇潇》,诗文集《柳园漫话》。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郭喜林:接电话引发5车连撞,要引以为戒
醉江南:“富婆”驾名车碰瓷 花样翻新?
欧阳常乐:一票引乡愁,心惹男儿泪却显人间情
刘义杰:刷爆朋友圈的有多少“红包之交”
练红宁:杀鸡练胆应成小学一堂课
赵志娜 :2016年春运购票几点提示
程振伟:六小龄童不上春晚背后的阴谋论
朱波:为节日“餐桌安全”上把锁
红包照片是消费底线的“砸脚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