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城
作者:李民增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国富了,民强了,不再愁吃喝,堵车又成了大问题。看到满大街的汽车,想起一件往事。
那是六十多年前的一天清晨,我还在睡梦中,忽听左邻右舍,你喊我叫地热闹起来。传言城里来了一辆拖拉机,一个四方的铁家伙,像一间小房子,不吃草,不用牛拉,也不用人推,自己就会走,还能带动犁犁地,很神奇。
那时不用说汽车,自行车也没有,公路也没有。人出门,赶集上店,或者走亲访友,都是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走羊肠小路儿。如需带东西,只能是肩扛手提,或两个人抬者走。
蜿蜒通往聊城的所谓大路,是一条一米多宽的土路,老年走大车的,车是铁轱辘车,两道深深的车辙,中间是坑洼不平的牛蹄印,还不如小路儿好走。庄稼人进一趟城,虽然来回不过几十里,却要跑一天。所以,没有十分要紧的事儿,很少进城。本来也没什么看头儿。就像民谣说的,“一条大街(东关街)一个坑(丁家坑),一个喇叭全城听”,站在东门向西望,一眼就看到鼓楼,大街上空空的,只是偶有人路过,萧条极了,不像现在这么繁华。一点儿也不令人向往。
当时聊城一中旁边是一个农场,有大片庄稼地。拖拉机就在那里。
因为起得早,路上又走得急,不到半晌就走到了,老远就看到很多人,都是去看拖拉机的,把十亩地围得严严的。拖拉机正在犁地,来回一趟一趟的,真的没牛拉,也没人推。
我是听去的人说的,自己没去。但是我信。庄稼人不会说谎,没必要骗我。
当了老师后,我在课堂上给学生拉起这事儿,同学们都笑,以为我是说笑话儿。也难怪,看看现在,真让人无法儿相信。
社会发展太快了。再过六十年,世界变成什么样?恐怕谁也想象不到。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安一艨:“拳台暴打小偷”是对法律的亵渎
曾德凤:我最不喜欢谁
30万人口的冰岛进世界杯,中国足球能学到什么
53岁的母亲和女儿同时读研,看点在哪里?
郭军平:不会写作是人生最大的遗憾
许昭慧:拥抱新时代 担当新使命 共筑中国梦
宋鹏伟:靠“天使”不如自己做“天使”
刘超:误交话费对方退回 诚信才是做人之本
“90后”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助力百姓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