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豁达心
作者:李民增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走在水城大街上,经常看到成双成对的老年人一同散步、购物、逛公园,相依相随,形影不离。他们常常受到一些年轻人羡慕,认为他们虽然失去了青春岁月,却走进了成熟、幸福的人生。有的还说:“要是自己以后也能像他们一样,与爱人手牵手,一同慢慢变老,该有多好啊!”
细细想来,人的一生都与“得”与“失”密切相关。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得失的过程。从呱呱坠地到撒手西去,从得到生命到失去生命,更不必说生命中每个特定的过程了。犹如大自然的得与失,失去了春天的葱绿,却得到了丰硕的金秋。
有一个“楚王遗弓”的故事。汉刘向《说苑·至公》一文曰:“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翻译成现代文就是:有一天,楚王出游,遗失了他的弓,下面的人要去找,楚王说:“不必了,我掉的弓,由我的人民捡到,反正都是楚国人得到,又何必去找呢?”
孔子听到这件事,感慨地说:“可惜楚王的心还是不够大啊!为什么不说人掉了弓,自然有人捡得,又何必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呢?”
云来云往,雨来雨去,世间之物本来就是来去无常,何必患得患失呢?
失去本是一种痛苦,但也是一种幸福,因为失去的同时也在获得。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王珏蕴:别让学生认为“早恋”是道德沦丧
许昭慧:哈尔滨问责百名保护伞干部警醒了谁?
曾德凤:教养有时也伤人
柏广玲:斑马线前静止的45秒传递着社会文明
黄越:西成通高铁 蜀道变通途
张楠之:别把名人“亲自接见”搞成了营销忽悠
汪东旭:“面试单身被刷”源于企业错误人才观
宋鹏伟:把农民工真正当兄弟
张楠之:对“英文版射雕”只顾吐槽太狭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