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茵陈麦饭香
作者:郭军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茵陈,又名绒蒿、白蒿,春因陈根而生,故名因陈或茵陈。至夏其苗则变为蒿,故亦称茵陈蒿。“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是《诗经·小雅·鹿鸣》里最早的记载。古本草书《神农本草经》及《本草纲目》等记载:茵陈,主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胆等。故可知其为药,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可以治疗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等疾病。故中医上惯称“茵陈”,而老百姓则习惯称“白蒿芽子”。
小时候不明白茵陈是何物,问大人,大人给我们解释:茵陈就是“白蒿芽子”。这不就简单了吗?“白蒿芽子”谁不认识啊?院子墙角下、路边、渠边、山坡上、窑背、荒坡地、深沟、田畔、果园里、树林里……这不,放眼望去,到处不都是它的影子,何处没有它的踪迹?这真是一种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植物了。正因为它太普通,生命力太旺盛,繁衍能力太强,故我们小孩子就常常根本不把它当回事,用脚踩,让羊吃,喂猪草,到了冬天,又放火烧过干蒿。可谁知,它的生命竟然是那么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不,一到二月春(农历),当大地刚刚苏醒过来、当最后一场春雪融化了的时候,你看,土地湿润,麦苗返青,这时,稍不留意就可以看到田间地头一个个露出白绒绒嫩叶的“白蒿芽子”。民谚常曰“二月茵陈,三月蒿”。此时正是采集它的最佳时机。
平时,我们对它不太重视,很看不起它。可是,有一次,我们还不得不对它另眼相看了。那是我们上初中二年级时,当时据说流行性肝炎在南方上海等一带爆发,学校给我们每人布置了一个任务,每人完成五斤茵陈,算是勤工俭学。我们接到任务后,回家就和父母商量。于是在星期天,父母就带着我们到沟渠边、荒坡地、田间地头等地挖茵陈。茵陈在我们这里遍地都是,可是当茵陈成了征收的任务后,到处都有挖茵陈的,弄的近处可见的“白蒿芽子”反而不多了。我们只好到更远一点的地方挖,好在“白蒿芽子”的生命力太强了,稍远一点的地方都不难找到。我们每人五斤的任务很快就轻松完成了。父母还把多余的茵陈给我们做成了麦饭,说是既然上海流行肝炎,咱们这里不要紧,但是也不能大意,吃上些麦饭是有好处的,可以起到预防作用。果然,到了学校后,学校也给我们熬茵陈汤,说是预防流行性肝炎。这件事情对我的影响太深了。自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小瞧我们经常在冬天的沟渠边烧那些干了的蒿草,因为在来年它的根部,就会萌发出小小嫩嫩的药芽儿,它的名字不叫蒿草,而是珍贵的医药名——茵陈。它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小精灵啊,也是一个性情多么温柔的小天使啊!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在南方,像这样可爱的家伙可没有啊!因此,在大量使用时学校才发动我们学生们找。现在想起来还真觉得我们这一方水土神灵的可贵,竟然把这样美好的精灵降生于我们这块土地上。
因了生活殷实后人们生活观念的变化,现在餐桌上人们更加注重绿色食品,茵陈麦饭便也成为了家乡一道人人爱吃的野味。“二月里来,茵陈麦饭香。”便成为了人们季节性的美味佳肴。由于自己发胖的缘故,医生也建议多食蔬菜,清淡食品。每年二月里,我们的餐桌总是离不了茵陈麦饭的。这麦饭,经常是母亲给我们送些,有时岳母也送,二姐也送。而每当我们在吃麦饭时总是忘不了这一番殷殷亲情啊!茵陈麦饭其实不难做,每年二月里,我都会到田间地头挖些茵陈,看着嫩嫩的、柔柔的,摸在手里软绵绵的“白蒿芽子”,也情不自禁地想做一次。我按着母亲教给的方法先把叶芽儿捡净,摘去小根,掐去干了的叶子,然后放在清水里洗净、淘净,空去水分,最后筛入面粉,不多不少,刚刚能薄薄裹上一层即可,再放入食盐、花椒面、葱花,搅拌均匀,大火蒸10分钟即可出锅;吃的时候剁一些蒜苗或榨点蒜汁,淋点芝麻油,最好再掰几段干辣子,油泼之后即可品尝那一番美味了!
茵陈性凉,味苦,但是蒸食倒没有苦味,只是不宜大量食用,食用过多容易产生腹泻。因此隔三差五吃些,作为餐桌上调味品还是不错的。“二月茵陈三月蒿”,吃茵陈麦饭要趁时、抓紧,否则一过农历二月,这个可爱的小精灵就不再是茵陈而是蒿草了。虽然人们每年这个时候都很爱吃蒿苗,但是蒿草一到三月后仍然非常旺盛,仍然到处都是,足见得这一种植物的繁衍能力之强、生命力之强了。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茵陈麦饭,这是一味多么好的美食啊!秉承中华医药“药食同源”的健康理念,但愿茵陈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诗意和健康。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苗凤军:天降苹果砸女婴法律之外谈文明
田影影:整治“山寨食品”需要多措并举
郭雪营:莫让“2元钱”限制了职业道德
侯文学:广告用语,不能以低俗博眼球
期待观念的改变化解大龄美女相亲被嘲的尴尬
侯文学:让“旅居养老”成为新时尚
李忠卿:寻找公交暖男,真的没必要
丁恒情:治理游戏外挂,要打好组合拳
老人剐蹭别人车反抽车主耳光值得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