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儿童节
作者:李民增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我最早过儿童节是在上小学的时候。六一那天,娘给我熥了一碗面糊,学校还放了一天假。在我的记忆中,过儿童节就是休息,吃好东西。上中学后,儿童节那天,不光不上课,还要开大会,表彰好学生。我当老师后,就在儿童节那天,出版儿童节墙报,并组织同学做好事,学雷锋,以实际行动庆祝儿童节。
儿童节的来历,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是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举行理事会议,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代表愤怒揭露了帝国主义分子和各国反动派残杀、毒害儿童的罪行。会议决定以每年的6月1日为国际儿童节。它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抚养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而设立的节日。
1925年8月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国际儿童节”的概念。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将6月1日定为儿童的节日。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给所有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一直是世界各国努力的目标,一年一度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就是专门为儿童们设立的节日。
今天的儿童节无论是在哪个国家,政治意味都已经淡化了许多。在中国,儿童节也渐渐转向了消费主义的盛会。而在互联网上,年轻一代更趋向用儿童节表达自己对童年的怀念和眷恋,自称”宝宝“的大学生在用语言消解着这个节日背后的历史。
作者简介:李民增,男。聊城诗人协会理事。中国乡土诗人协会会员。作品经常在国内外发表,散见于多种报刊。出版有诗集《春雨潇潇》,诗文集《柳园漫话》。散文获第三届《中华情》全国诗歌散文联赛金奖。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李忠卿:刘翔与“流量”,谁跑的更快?
“严书记事件”折射三个方面现象值得深思
程振伟:皇马五年四夺欧冠你可想起穆里尼奥?
江德斌:“失控奔驰车”需要继续追查真相
李忠卿:“凤凰”重新收费,整治还是添乱?
曾德凤:真话有时猛于虎
为“堵门”的奔驰女车主说句公道话
为“堵门”的奔驰女车主说句公道话
苗凤军:政审配偶出差错问题出现切莫一味诘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