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军平:文学如花木
作者:郭军平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文学作品有多大的意义,不写作品行吗?当然行,在物欲横流的世风下,任何掌管实物或者物质的似乎在人们的观念中都很重要。当然,吃喝拉撒人生大事,不谈物质,何来精神保障。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马克思都讲物质决定意识。不谈物质,何来精神?这话在理。但是,在物质得到保障之后,不谈精神,还一味谈物质,恐怕就要算“物奴”了。现在社会上存在的很多的弊病都是“物奴”现象引起的。“物奴”现象主要体现在贪吃贪占,物质攀比,一味追求金钱利益,忽略人生精神追求。试想,短短的人生,把所有的智慧和精力都投入到了生带不来、死带不走的物质财富上,岂不是活着苦恼?活着无趣。人活着不能一辈子像蜗牛一样背着沉重的壳,这样岂不太累、太苦?人活着,毕竟与动物不同;人活着,还要找趣味,找精神的乐趣,精神的追求。
在众多的精神追求里,譬如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诗词歌赋等都可以成为我们的精神追求。前人毕竟已为我们创造的很多,他们的精神成果永远学之不尽、用之不竭。这些各行各业的精英大师巨擘,堪为我们精神追求的榜样和标杆。当然,对我们凡夫俗子而言,成不成为大师,这倒不重要,关键是在追求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充分与大师对话,充分享受在大师给我们创造的精美艺术食粮中。试想想,人一生钻在钱眼里,品味不到这些精神产品,岂不可惜?有什么样的成人,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有什么样的世风,就有什么样的下一代。在即将进入小康社会的今天,我们倘若还不能走出“物奴”现象,岂不悲哀?其实,对于人心、道德、学问、修养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艺术教育,即美育教育。而我们的教育在这一方面就严重欠缺,功利主义、分数至上的思想依然严重。这种教育现象归根结底还属于生存教育,达不到素质教育层面,更遑论艺术教育。国人生存第一、争先恐后的现象至今毫无改观。其实,教育的本质还是发现人、培养人,让孩子们各得其所,各擅其长,既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又能够成为某方面的专才,发挥其内在的潜质,为社会贡献更大的力量。
那么,文学写作,究竟有何作用?我想打个比方:文学如花木。文学和花木一样起着调节环境的作用,给人以生机,给人以享受。任何时代,只要是文学繁荣的时代,我想,人们的精神世界都不是枯燥的、荒凉的。试想: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先民在劳动之余尚且吟唱着那些美丽的歌谣,那是何等的浪漫和幸福?尤其是在《诗经》和《离骚》作品里,那么多的诗句竟然和那么多美好的植物花草联系起来,形成了一个诗意浪漫的艺术世界,这岂能不让人佩服我们的古人?假如在没有文学的时代,那境况岂不就像处于一座荒凉的沙漠。试想荒漠里让人生存,那是多么令人可怕的一个世界啊!人之为人,毕竟不同于物。荒凉的时代不长草木,那样将意味着什么,岂不意味着这个民族的逐渐衰亡。我们看看历史上那些消亡了的民族,有什么可观的文学作品?而那些强盛的民族,强盛的时代,岂不都留下了灿烂辉煌的文学和艺术。而这些美好的文学和艺术,都必将像美好的花木一样滋养着他们的后人,他们的民族,鼓舞着他们的后代树立起民族的自信,承续他们的文脉,焕发起一代又一代民族的创造活力和生机。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李忠卿:天价停车费的背后是监管缺位
钱桂林:体味“劣”字所蕴含的哲理
《我不是药神》,你从中看到了什么“药方”?
郭静:“3年”与“1天” 办证快慢怎能由小官
曾德凤:一位空巢老人的五点希望
苗凤军:七科挂科如何能够成为优秀毕业生
曾德凤:你能总讲尊严么
《我不是药神》:平凡人物点燃人性之光
邓瑞应:杨修之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