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凤军:银行ATM吐出练功券谁是谁非需弄明白
作者:苗凤军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我发现取的钱里居然有8张假币,还是点钞练功券。”昨日,福州市民张先生向本报95060来电反映,称日前在古田路的一家银行网点的自助取款机上取了2000元,结果几天后发现其中竟夹了8张练功券。(2016年5月28日东南网)
福州市民张先生向媒体曝光,说自己去银行自助取款机取款,居然取出八张银行工作人员的练功券,这样的事件出现,让任何人想来都不会相信,这可能吗?银行的制度是相当严格,工作人员作风也是相当的严谨,怎么会出现这样的事件呢?可是说不是吧,这张先生还真就拿出了八张练功券,并且信誓旦旦地说,就是从银行那自动取款机吐出来的,只是因为当时取款心切,根本没检查所取的钱内存在着8张练功券,否则不会事后找银行的麻烦。
张先生说得也有理,只有银行存在着专业的练功券,并且张先生如果不是从银行取钱出现这样的事件,难道是没事找事,找银行的麻烦吗?尤其是如果是真正找银行的麻烦他也不会吃哑巴亏,承认自己当时没有对钱进行仔细检查,拿出钱四天想用后才发现了这个问题,苦于当时自己在取钱时没有认真检查,出了这样的尴尬事,只能自己默认了,只是想通过这一事件提醒广大百姓,用银行自动取款机取款还是需要谨慎。
张先生对事件一曝光,涉事银行相当委屈,强调自已的工作制度相当严格,尤其是在自动取款机的操作中银行也查阅了张先生的取款视频及装款时银行人员操作的视频,都没有发现问题,银行对事件回应说,这一事件出现,绝对非银行内部人员所为。银行对自己的工作也进行了详细的解释,银行解释得也相当合情合理,莫非这一事件出现真正是活见鬼了不成。
张先生说得有理,银行也说得有理,到底谁有理呢?普通百姓是分辨不清的,百姓只知道,事件出现绝非是偶然事件,肯定在这一事件中有一个过错方,到底谁是过错者呢?张先生对事件出现因自己当时对钱没有进行检查,自认倒霉,不追究银行法律责任了。银行呢,通过调阅录像说事不关自己了,都对事件过去拉倒了,都想大事化小了。这事件出现很让百姓纳闷了,难道这一事件不清不白就拉倒了,如果这一事件不明不白就拉倒了,如果在未来,还出现这样的事件,涉及到的钱款比这多了,百姓是自认倒霉呢,还是一直总是银行个人发声就算是正确的结果呢?这让百姓想来总有一点点儿不舒服的感觉,因此说在事件出现后,相关部门如果出于责任尤其是张先生如果是本身利益真得被侵害了,能否申请执法部门进行一下调查呢?或者是银行觉得自己是正确的,为什么不请执法部门查阅当天的监控呢,是不是在这一天中,取款机真正没有人动过手脚呢?自己发声了,真能够让百姓相信吗?再者就是申请警方介入更能够还银行一个清白。
在当今社会,涉及到个人形象,或者是本部门形象的事件,这相关文章还是需要做的,尤其是涉及到社会诚信的大问题,涉及到法律问题,不能总是在面对时,因为个人怕麻烦,或者是单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对事件不进行追责,如果是这样,百姓只能说这事件也许是老张黑银行,或者是银行中也许真正是有手脚不干净的人,否则银行是正经八百的单位,岂能在某些事件中不较较真呢!
最后只是希望在事件出现后,如果某一方不觉得理亏,还是在这一事件中不要吃哑巴亏,让事件查一个明白,也让作奸犯科者通过法律治裁长点儿记性,否则不清不白的结果,只能让百姓猜测哪一方都有不干净的行为,如果是这样,只有一方跟着背黑锅了。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礼让行人的司机该不该被赞扬?
李云勇:保留“单人校”是弘扬法治精神
李兆清:繁荣儿童文学,助力儿童精神成长
李云勇:“扔鞋门”是违法对抗缺德的闹剧
4公里村道700盏路灯,村庄亮化不可任性
苑亚东:干部要坦然面对仕途“弯道”
李云勇:要善用“大数据”给图书室加“热”
醉江南:让“甩老族”在道德与孝道间无法隐身
学生帮环卫工父亲扫大街咋成了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