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雪萌:没公车不下乡,治腿软还需制度硬
作者:吴雪萌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公车改革实施以来,“围着轮子转,隔着玻璃看”式走马观花的下乡走访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地开展政府购买服务或集中调配车辆的形式,提高了公车的利用率。但记者在湖南、河南、山西等地采访时发现,个别地方干部抱怨申请不到公车,或车补不到位等,出现了“没公车不愿下乡”“尽量少下乡”的情况。(中新网5月29日)
公车改革是我国加快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2014年7月开始,我国开始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逐步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改为发放公务交通补贴。之后从中央开始,各地纷纷进行了公车的封存、拍卖等程序,并妥善安置原公车司勤人员。
原有的公车制度不仅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还容易滋生公车私用现象,是对公共资源的极大浪费。同时,不合理的制度也导致一些官员从公车私用上得到了“优越感”,从而自认为处处“高人一等”。效率低、浪费大,这都意味着公车改革势在必行。而为了解决以上问题的公车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新问题。
有的干部“腿软”是因为“心懒”。 有的人以前出门习惯了车接车送,突然一下子没有了公车要坐公交,感觉“丢面子、掉身价”;有的人虽然买了私家车,但是心疼油钱不愿出远门,却忘了为什么领车改的补贴;有的人借公车改革没有车的理由,故意减少下乡调研、现场督察。
有的干部“腿软”是因为“工作难”。 除了心态没有摆正,但是也有很多人在公车改革中遇到了实际困难。公车改革影响最大的还是基层。以前市县一级的基层干部下乡有公车,经常下乡调研、督察倒也方便,效率高的话一天可以去两三个乡镇。而现在没有了公车,距离城区近的乡镇有公交车,一天也能办完事跑个来回。距离远的乡镇,公交车少,光是车程就几个小时,办完事回不了城。若是工作不忙,还留宿农家了解民情,可大多数基层单位本就人手不够,眼看着单位有一堆工作要处理,却只能被“困”在乡镇干着急。平时就已经加班加点干工作,遇上下乡,加班加点工作却也干不完了。这样的情况下,“谈下乡就腿软”也是情有可原。
公车改革作为我国行政体制内的新的产物,必然面临着困难,关键是怎么去解决。针对“腿软”的病症,可以加强监督,以外在的监督给干部施加压力,使其认识到下乡工作的重要性,转变思想观念。针对“跑断腿”的病症,还需要尽快落实车改补贴,完善公务用车租用机制和优化公车申请程序,既要避免因公车产生腐败,也不能让“没车”使得干部做工作“寸步难行”。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李兆清:关怀贫困儿童,不能光靠“社会妈妈”
曲征:“撸袖献血”为济南增添靓丽风景
侯文学:换硬币调戏警察,莫把法治当儿戏
苗凤军:银行ATM吐出练功券谁是谁非需弄明白
礼让行人的司机该不该被赞扬?
李云勇:保留“单人校”是弘扬法治精神
李兆清:繁荣儿童文学,助力儿童精神成长
李云勇:“扔鞋门”是违法对抗缺德的闹剧
4公里村道700盏路灯,村庄亮化不可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