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卿:防伪标识被仿冒是监管之耻
作者:李忠卿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食品行业的技术门槛不高,仿冒成本较低,我们产品被仿冒的太多了。”江苏无锡三凤桥肉庄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年来,与仿冒产品的“斗争”从未停止。“目前市场上大量存在着未获得资质的防伪标识制作企业,会给假冒伪劣产品以可乘之机,这对正规生产企业来说更是防不胜防。”这位工作人员苦恼地说。9月17日《人民日报》)
市场经济的日趋活跃与发达,造就了一批不劳而获的蛀虫,只要有企业研制出了市场上枪手的新产品,仿制品便应运而生,这种经过克隆的、山寨版本的商品,让消费者防不胜防,更让被仿冒的企业无所适从,不仅经济效益受到重创,而且还时常受到公众质疑甚至责难。
于是,很多企业便把希望寄托在防伪标识上,原以为这是一根生产企业赖以维护自身品牌的“救命稻草”,没成想却成了造假售假的“重灾区”。原因在于防伪标识并不防伪,很容易就被造假者“攻占”了,很多消费者明知买到了冒牌货,也照样乐此不疲,因为价格被正宗的商品便宜得多,或许这是很多人不愿打假的原因所在。
商品流通领域内的“李鬼”可谓无处不在,显然与监管不设防有关,现在就连防伪标识都被仿冒了,追根溯源,原来都是生产防伪标识的企业惹的祸,只要有利可图,这些企业便来者不拒,给真假李逵交付同样的防伪标识,难怪市场乱象环生、造假者底气十足了。
我很惊诧,对于防伪标识制作企业本应从严进行把关与审核,提高准入门槛,可惜,很多这样的企业不仅没有资质,而且失之监管,根本就没有人去过问,一些老字号企业,特别是消费者信得过产品的厂家,深受其害,苦不堪言,他们的无助与呐喊,是监管部门的耻辱,可见打假必须切中要害,只有掐中了“七寸”——对防伪标识企业逐一过堂,将未获得资质的、滥接业务的这类企业清理出局,方可让正规企业安心生产,消费者放心消费。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王红峰:“文明旅游银行” 让正能量传播得更
李六合:中秋夜天宫二号升空自豪加浪漫
郭喜林:118人长寿村值得更多村庄学习
李光利:学古人,给中秋添点文化味儿
李兆清:中秋慰问好人,彰显文明风尚
李强:为骨肉团圆,这个DNA但验无妨
何勇:谁为新生集体“被退学”负责?
侯文学:索贿退赃看风向暴露贪官本性
苗凤军:黄牛倒卖月饼券遇冷节日反腐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