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为啥被誉为清代“天下第一廉吏”
作者:何竹梅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康熙19年,于成龙任直隶巡抚。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 这就是被誉为清代“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龙立檄拒礼的故事。
于成龙的《严禁馈赠檄》,与当今每逢节假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都要颁布或重申的关于严禁“四风”反弹的号召、文件一样,并不是如有的人所说那样,是作秀,是矫情,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廉政引领,是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及时提醒和监督。就于成龙而言,更非小题大作,他要以自己为官执政之“秉性”,来号召全县官员,自觉形成廉洁奉公的好习惯,敢于向行贿受贿说声“不”。
于成龙说到做到,虽然后来官至两江总督,但每顿仍以糠粥主食,青菜为伴,因此江南百姓昵称其为“于青菜”。尽管他的官职不断得到提升,可谓平步青云,然而“清廉自奉”的道德操守却始终没有降低。在武昌知府任上,其长子从山西老家千里迢迢来探望,他依旧是顿顿青菜豆腐,与往日无异。迁两江总督,他不带任何随从,仅“骡车一辆,与幼子共乘之”。不住官府驿站,不受沿途官员迎送款待,真可谓“不忘初心”,后来成为官场佳话。
反过来看看当下的一些党员干部,其人生轨迹与于成龙可谓先同后异。纵观近年落马的“重量级”官员,初始时基本都能“清正廉明”,并能在任上干出一番事业,为地方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但往往随着手中权力的增大,前来“有求于我”的人增多,再加上“行贿”
内容具有的诱惑力,有些党员干部就开始了心灵的动摇,“初心”渐渐淡出了自己的思维,开始了人生的转向,以至于在背离人民的路上渐行渐远。相比之下,于成龙就能禁受得住物质上的诱惑和权力上的任性,成就了一世的清名。
按照唯物辩证法的循序渐进原则和达尔文的进化论,领导干部越是得到提拔,思想觉悟将会更高,办事能力也应更强,头脑也会更清晰。并且,从个人利益来看,所领取的工资也会更高,生活也就过得更滋润。按这个常理,应该是官做得越大越清廉,越经得住“身外之物”的诱惑。然而,恰恰相反,就是那些本来是从官场摸爬滚打过来的同志,一有了权就忘记了自己是谁,走上了与于成龙截然相反的道路。从他们的所谓“忏悔”中可以看到,几乎都是“权力大了,就……”,有时候,这“权”和迟志强歌中所唱的那样,是一把“杀人不见血的刀”。试问,有几位官员不是栽倒在“权力任性”上的呢!
再看于成龙,虽然脚下的位置越来越高,非但没有被“冲昏头脑”,反而愈来愈清晰,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是什么能让于成龙初心不改?“此行绝不以温饱为志,誓勿昧无理良心”就是于成龙最佳的回答。归根结底,就是那份“良心”不好把握。有的人常把“初心”“传统”“红色”等挂在嘴边,但只是用来对付上级,敷衍群众罢了,并没有入脑入心,一旦有“诱惑”出现,就一切都被“私心”战胜,本来理直气壮的东西都显得苍白无力了。
元旦既到,春节将临,又是党员干部们接受考验的时刻。“廉不廉,看过年;洁不洁,看过节。”党员干部应该学习于成龙,明确一个宗旨:多为老百姓做事,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学会拒绝,敢于说不。并且,地位越高,越不能让“初心”淡去,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坚守做人的底线和为官的根本。这样,才能“初心”不改,保住“清廉”,成就清白人生!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郭喜林:女方打官司清算恋爱开支值得反思
李忠卿:以罚代法就能确保电梯安全吗?
李忠卿:“穷鬼坐啥车”,作死肯定会死
禁办晚会导致近千学生烧书抗议的背后
“加薪留人”应对春节“用工荒”不是好办法
曲征:同学之间P不雅图,教育需要反思
白墨:“罚学生下课憋尿”的老师当“下课”
杜静:办证跑9次历时55天警示根治“机关病”
宋利:贪官这别致的藏钱法,可笑又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