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贤哲:一个充电宝引发的思考
作者:姜贤哲 稿源:时评界 编辑:时小川
2月25日,中国南方航空一从广州飞往上海的航班在登机时,行李架起火。经查系一旅客所带充电宝冒烟着火。涉事旅客被警方带走调查,该航班更换飞机和机组执行。
这个事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应该感到庆幸,但我们可以大胆地试想:假如充电宝在飞行过程中失火会有什么后果?假如充电宝引发的火势难以扑灭又该怎么办?笔者在看到这则新闻后,不禁为此捏了把汗,但更多的是由这个失火充电宝引发的各种思考。
思考一:为什么通过安全检查的充电宝还会失火?经常乘坐飞机的旅客都知道,充电宝是必须随身携带的,不能托运,这是因为锂电池曾经在货舱中着火,导致机毁人亡。民航局规定,可随身携带的充电宝额定能量一般不能超过100Wh,且携带数量不能超过2个,同时禁止携带“三无”充电宝、自制充电宝、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充电宝。那么问题来了,安全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标准?是否存在因为安检人员工作的疏忽导致不合格充电宝“漏网”?
思考二:相关制度规定是否可以更加严格?经笔者了解,容量越大的充电宝,电池内部能量密度越大,经过剧烈冲击、撞击后,电池短路会引发电池内部热量急剧增加。如果是因为这个原因引起了失火,那么为了做到航空安全万无一失,规定允许随身携带的充电宝额定能量是否应该降低?或者是否有更好的办法,能在方便旅客携带充电宝的同时将安全风险降低到最小值?
思考三:航空部门有关安全知识的宣传是否做到位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把充电宝和钥匙等尖利物品放在一起,或者将充电宝与其他物品挤压在一起,这些都是容易被忽视且能增加电池内部撞击的细小因素。充电宝应该放置在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仅减少了风险概率,而且便于危险一旦发生的及时处理。
现代交通的蓬勃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但这些都是建立在安全之上的。在春运期间,这样的新闻不仅仅需要航空引起重视,也给铁路、地铁、轮船、公交等公共交通敲了警钟。在以人为本的当代中国,没有什么比人民的生命安全更加重要了吧!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李忠卿:让虚假违法广告失去立锥之地
新郎父亲强吻儿媳妇当休矣
曲征:理性看待“离婚先考试”
《舌尖3》豆瓣评分创新低折射三种乱象需整治
张楠之:文艺领域回归理性,艺考热才能降温
郭喜林:谁来保护被骗术“围猎”的老人?
江德斌:“吉利收购戴姆勒”再证要坚持实体经
曲征:压岁钱别异化为“大人给大人的钱”
郭喜林:文化执法大队长打砸KTV哪来的霸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