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昭慧:环保执法岂能软绵绵?
作者:许昭慧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一段“红水浇地”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一口水井不断向外泛出红色的井水,沿着沟渠流进周围的麦地,不少农民正使用这些红水浇灌农田。事情曝光后,河北当地环保部门和警方迅速行动,涉嫌利用渗坑排放有害物质的企业已停产,涉案人员被带走调查。
随着我国经济调整转型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的历史欠账也不断加重,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不断凸显出来,甚至个别地方生态环境恶化到“令人发指”的地步,严重影响到市民生活甚至身体健康。时下,环境违法犯罪日趋猖獗,而违法犯罪成本过低,法律威慑力不足,导致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环保法真正要成为长牙齿的,而且是钢牙的环保法,关键在严格执法和严格司法。新环保法实施以来,以“史上最严”为人瞩目:对企业,大幅度提高违法成本;对政府,明确与干部考评挂钩;对监管,规定严厉问责失职渎职行为。再锋利的武器,如果使用者水平有限,甚至态度有问题,也会出现执法慢作为、不作为的问题。严峻的环境形势不等人,环境执法的脚步必须跟得上群众不断上升的期待。
经济越发展,环境保护越要得到重视,环保执法力度也应该进一步加强,彰显刚性执法的威力。这就要求,有关部门必须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坚持日常监督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对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不遵守排污许可证规定等造成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单位和负责人要严肃追责。
长期以来,环保领域存在大量违法不究、执法不严等现象,让企业的违法代价太小、成本太低。一些地区长期以来重发展、轻环保,对污染大户的违法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遑论依法追究了。因此,加大环保违法处罚力度,让每个企业都知法、敬法进而自觉守法。通过在严查、严处、严罚上下功夫,使新《环保法》真正成为悬在违法企业头上的利剑,促使企业不敢触碰法律高压线”。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曾德凤:如何体面地平庸
魏美红:领导干部要正确看待手中权力
继续发挥“前哨堡垒”作用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刘超:搭建人才创业舞台 发挥农村人才作用
郭颖:“抄袭风”也是“作风病”
张鹏:莫让民众在互联网上被“裸泳”
江德斌:传统出租车“退车潮”败于时代趋势
程振伟:艺人不买水军是文艺界自救之举
储旭东:清明“祭祀”不妨多些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