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浩:宣誓让信仰更加坚定
作者:张浩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鲜红的党旗下,83岁高龄的老艺术家牛犇举起右手,庄严宣誓。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这位新党员写信,赞赏他“60多年矢志不渝追求进步,决心一辈子跟党走,这份执着的坚守令人感动”。耄耋老人葆有一颗赤子之心,把入党当成神圣的事情,让人看到信仰的力量。(6月27日澎湃网)
加入少先队、共青团,要在队旗、团旗下宣誓,加入中国共产党,也要在党旗下庄严宣誓,党员干部履职前也要向宪法宣誓。那宣誓仪式郑重严肃的氛围和油然而生的神圣感与归宿感,那契约式的誓言承诺,也在我们心中注入了更为自觉的敬畏与使命。其实,无论是入党宣誓还是向宪法宣誓,其主要意义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让自己的信仰更加坚定。
信仰,是一种内在信奉、崇敬的精神和情感,并表现为一种外在的行为准则和习惯。信仰形成的过程也是一种习惯养成的过程。习惯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每个人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按照习惯的行为方式去行事。依法治国不仅要着眼、着力于依法之治的现实需要,而且同样需要依法之治的习惯性力量。只要向宪法宣誓成为一种制度,让人们反复地强化宪法的意识和精神,久而久之就能养成对宪法坚定的信奉和遵循的习惯。
“法律必须被实践,被信仰,否则形同虚设”。宪法的抽象化、原则化和非司法化,使之难以成为直观与直接的实践,从而也疏远了宪法本身与百姓之间的亲密度。通过向宪法宣誓养成对宪法的信仰,其根本就是要树立宪法至上的法治理念,同时也让容易被“束之高阁”的宪法增强“存在感”。列宁指出:“宪法是什么?宪法就是一张写着人民权利的纸。”宪法的目的就是通过宪法规范的形式对民众的权利进行确认和保护。而掌握着公权力的国家工作人员通过鲜明的仪式象征、公开的精神洗礼和强烈的自我暗示,就能更好激发对宪法的坚信与敬畏和对所服务对象的忠诚度与责任心,从而让宪法进一步成为人民的权利保障和行动指南,这是宪法实践的目标,也是宪法信仰的要义。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向秋:“反炒房”才抢得来人才
周强:从“红色理论家”身上汲取信仰力量
曹灿辉:父母如何为“童模”子女“计深远”?
李忠卿:谅解摔手机的大妈还需全民配合
江德斌:设置“亲子更衣室”规避性别认知尴尬
李忠卿:短信打招呼难说不是耍特权?
李忠卿:妨碍救援行动,自作就该自受
程振伟:“短视频时代”的世界杯终究会“凉”
李忠卿:县委书记公开手机号,该赞还是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