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安进秋:“遇事就闹”更须官与民多些沟通与交流

2018-07-18 11:15:53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随着群众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行政的当下,群众绝大多数利益诉求都是依法依规及时解决了的,很多集体访、越级访、群众闹事都是不合理不合规,按法律渠道...

  作者:安进秋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个别群众不顾法律和政策,遇事就闹,甚至催生出专业的“闹事团队”……半月谈记者在采访中,时常听到基层干部自嘲,他们患了“恐闹症”。然而,也有群众表示,有些“闹”是出于无奈,正规渠道走不通,不闹问题就得不到重视和解决。这个看似死结的难题,折射出当下基层治理的软肋。(7月11日新华网)

  随着群众法治意识的不断增强,在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依法行政的当下,群众绝大多数利益诉求都是依法依规及时解决了的,很多集体访、越级访、群众闹事都是不合理不合规,按法律渠道无法解决的,毕竟地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不可能冒着失职渎职的风险,对群众的合理诉求拖着不办。那么,为何“闹剧”却不断上演,各级基层干部都患上了“恐闹症”呢?过去一段时期形成的“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的“流行病”尚未得到根本遏制,有些老百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不采用正常处理手段寻求帮助,而是“优先”选择到政府单位“坐一坐”“哭一哭”“闹一闹”。根据基层干部反映,因为上级机关对基层稳定工作有硬性考核,一旦出现越级上访就会被“一票否决”,为防止突发极端事件的发生,遭遇此种情况常常只能选择息事宁人。这便让“哭闹事件”愈演愈烈,少数干部在面对棘手问题时更倾向于“灭火”,上访者、闹事者便掐准了基层干部“恐闹”软肋,变本加厉向基层提出更高要求,或得到好处再去访、再去闹,催生专业“闹事团队”助长了遇事先闹的歪风。

  “会哭的孩子有糖吃”。少数部门和领导干部缺乏担当,一怕出事、二怕担责、三怕丢官帽。少数基层干部一见百姓就怕“惹祸上身”,一遇到群众闹事就层层批转下去,用尽各种办法将百姓打发在门外,根本无心倾听百姓的难题,百姓只好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求,引起“领导关注”或是“社会关注”来解决问题,这就恰恰给百姓造成一种负面诱导: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不闹不解决,凡事只要闹到让“媒体曝光”,让领导出来“说话”,就离成功不远了。于是个别人动辄便采取不理性方式表达诉求,甚至诉诸暴力。因此,“遇事就闹”的百姓与基层干部的“懒政、怠政”有关。

  基层尤其是乡镇处在政令下传、民情上达的纽带环节,基层干部犹如飞梭,来回穿行于国政与民情之间,是党和政府在基层不折不扣的形象代言人。一方面,如若当好亲民之仆、治事之官,各级领导干部要与百姓“零接触”,要真真正正走进百姓心里,要倾听老百姓的心声,走访调研要放得下“官架子”、脚要放得下“车轮子”、心不要隔着“车窗子”,不要嫌百姓的凳子脏、不要嫌百姓递给你的热开水浑浊,真正把老百姓放在骨子里,把党员干部的光辉形象在老百姓心里树起来。对群众做出的承诺事项必须及时兑现,即便有特殊原因未能如期履行,也应主动作出说明,争取群众理解,老百姓自然会有所思量,放平秤杆,好好过日子。另一方面,要打破“不找人难办事”的潜规则,一是进一步加强工作作风转变,拿出更科学的便民措施,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为“门好进、脸好看、事好办”。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相关的法律制度,用严密的法律来弥补和修复社会规则中的漏洞,让投机者无机可乘。最后,还要对公权力加以严格的限制和监督,让办事的程序更加公开透明。相信只要以公开透明、人人遵守的规则面向社会,以不偏不倚、不折不扣的执行取信于民,就一定能突破“关系藩篱”,走出遇事找人不找规则的怪圈。从制度上、法律法规上对于提供关系途径和“收人钱财、替人消灾”的官员进行严惩,对于寻求关系途径的普通百姓进行座谈,从根本上彻底打破办事找关系的常态局面。三是强化“依法处置”刚性约束,对某些诉求不合理、不合法、违法违规的闹事者、滋事者,要敢于“亮剑”,追究闹事者的法律责任,提高其违法成本,减轻基层干部“恐闹”的心理,也避免给其他群众形成不良示范效应。

  总之,百姓“遇事就闹”还需党员干部踏踏实实干工作,仔仔细细查缺漏,俗话说的好,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将百姓的“服务关”提上去,百姓口碑自然就会好起来,更不会“一闹就软”。

更多

热门关键词:作风 干部 沟通 安进秋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