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蒋威:打击APP偷窥需用好“法律武器”

2020-06-08 14:57:26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手机APP多存在着频繁自启动,访问、读取个人信息的现象。正如新闻中提及的那样,移动教学软件“优学院”十几分钟访问手机照片和文件近25000次;办公软件“TIM”一小时内尝试自启动7000...
  作者:蒋威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日,据民众反映,自己的手机升级系统后,增加了App隐私记录功能,而这项功能可以记录手机上安装的App访问个人信息的过程。而当他看到这些数据后,大吃一惊,发现自己手机上安装的很多App存在频繁自启动,访问、读取手机信息的现象。(澎湃新闻网  6月8日)
  当前社会,手机可以说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上至七八十的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孩子,几乎是人手一部。手机的功能也在近几年发生着天翻覆地的变化,从一开始的黑白屏变为现在的彩色屏、从一开始的以通讯为主拓展出拍照、支付等功能。但随着这些变化的出现,人们的个人隐私也越来越多的被手机所记录,以至于个人隐私无时无刻的不在遭受着被侵犯的威胁。
  手机APP多存在着频繁自启动,访问、读取个人信息的现象。正如新闻中提及的那样,移动教学软件“优学院”十几分钟访问手机照片和文件近25000次;办公软件“TIM”一小时内尝试自启动7000次,并不停读取通讯录。但面对这种现象,当记者与其中“优学院”APP客服人员取得联系,问到“为什么在没登录、没授权、并非在考试和上课等使用状态下还在访问图片和文件等情况”时,“优学院”APP客服人员给出的回复却是“可能是手机中了病毒”,而手机在专业机构证实后发现并未中任何病毒。显然,客服人员给出的说辞是在敷衍记者,也是在为自身开脱责任。
  APP偷窥是伴随着APP的诞生而诞生的,是有段历史的,也是很顽固的。因为有些APP本身并不具有收费属性,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免费使用这款APP而不用支付费用,但负责运营和维护则需要经费支持,那么这些APP便把承接广告作为收入来源。当然,要想让广告起到最优效果就需要“精准”,那么通过搜集用户个人信息便成了APP额外要做的工作。其实,这种事笔者也经常遇到,笔者正处于结婚的“黄金年龄”,朋友圈就总会推送拍结婚照的广告。这里笔者要声明一点,搜集用户个人信息不是不可以,前提要征得用户同意、符合法律要求,绝不能任意妄为或强制执行。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APP的运营商却只顾追求利益最大化,完全不顾及“隐不隐私”的问题。这时候就必须拿起法律武器,却不放纵不法运营商的不法行为。首先,作为用户个人要担起监督APP运行的重任,发现APP有偷窥个人隐私行为时,不后退、不妥协,保留好证据,第一时间反映给相关部门。其次,相关部门要筑牢法律牢笼,加大惩处力度和违法成本,对有存在偷窥个人隐私问题的APP,该约谈的约谈、该整改的整改、该罚款的罚款、该取缔的取缔,划出“硬杠杠”让不法APP运营商望而生畏。与此同时,还需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和范围,既让用户个人学会如何使用法律武器,又起到警示运营商的作用。
  手机APP是依附于互联网络的,网络从来不是肆意妄为之地,手机APP就更没有违反法律的权力。

更多

热门关键词:APP 偷窥 蒋威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