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珊:垃圾短信仍“泛滥”,治理需多管齐下
作者:王晓珊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在“双11”网购节期间,许多人的手机频繁收到营销短信。随手打开短信收件箱,映入眼帘的几乎全是各式各样的商品折扣信息与推销广告。尽管这些信息的末尾常常会加上一句“回TD退订”,但是,在不少人的经验中,之前回复过再多次“TD”,营销短信还是会如期“轰炸”手机。对此,广大消费者虽然不堪其扰,却也无能为力。(中国青年报11月13日)
垃圾短信,顾名思义,就是指未经用户同意向用户发送的用户不愿意收到的短信息,或用户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拒绝接收的短信息。早在2008年央视“315”晚会上就曝光了垃圾短信“泛滥”的问题。时至今日,垃圾短信仍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心头大患”,到底该如何根治,值得我们思考。
“泛滥”的垃圾短信大多都是营销短信和一些诈骗短信。特别是“双十一”期间,商家为了宣传店铺的活动,对消费者进行短信“轰炸”。虽然,现在部分手机有自动过滤垃圾短信的功能,但仍有不少“漏网之鱼”。而且,短信也会自己找“主人”:宝妈收到母婴产品推荐的短信,高考的学子收到各类培训的短信,老年人收到保健品介绍短信……这些“精准”短信背后隐藏的是个人信息泄露的问题,不可小觑。
通过这么多年的治理,垃圾短信仍没有得到有效的根除。笔者认为主要是基础运营商的“放纵”、短信背后增值服务商的巨大利益驱使和对于垃圾短信没有一个较为权威的界定,进而缺少具体的法律法规去约束短信发送者“乱发”短信的行为。
未来,笔者希望各类营销短信能够“歇一歇”。因为,现在大众对于手机的使用,再也不像从前只是发发短信,打打电话而已,大众更看重手机其他丰富的功能,对于垃圾短信往往都直接删除,继续大量发放宣传短信没有任何积极作用。也希望基础运营商能履行好过滤垃圾短信的权利和义务,再配合完善法律法规,用明确的法律条文去约束增值服务商及短信发送者的不良群发行为。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蒋威:“家长批改作业”是教师权力滥用
慕瑄:明确家校共育边界,营造良好成长环境
曹灿辉:农民工随手擦拭座椅,让人肃然起敬
高大永:挑起历史重任的“90后”
王璇:管理员不能因“小意思”而使用“大权力
杨岚宇:谨防刷单兼职骗局,陷阱无处不在
周志宏:破解“蔬果过度包装”须“三管齐下”
廖卫芳:“强制休假制度”贵在“落地”
靳玉萌: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筑牢法制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