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紫怡:新综艺赋予传统文化新活力
作者:周紫怡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年来,以《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朗读者》《国家宝藏》等文化类综艺为我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了诸多“美味”的精神食粮。
我国这一阶段的文化类综艺,这种更符合国情、更“接地气”的综艺模式,既不像港台综艺模式的“嘻嘻哈哈”特征,也不像欧美综艺模式的“条条框框”限制,更不像韩国综艺模式的“大喊大叫”风格,在剧情节奏、情感认知、价值理念、文化身份上,与电视机前,尤其是与各类平板电脑和手机屏幕前的普通青年观众,有着更为贴近的文化距离,受到了持续性的热捧。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自信是深深植根于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回顾这些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不难发现,它们均取材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厚重历史与灿烂文化,让观众陶醉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诗词歌赋、戏剧戏曲、国宝非遗、饮食文化、四大发明、古代科技以及建筑艺术、名人家书等等,均成为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核心素材。在这些素材的基础上,创作者通常用“故事化”的手法,向观众展示中华文化瑰宝的独特与绚丽,使观众的文化自信和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现在,传统文化面临来自全球的各种文化的竞争与挑战,但中国的开放脚步不会因竞争而停止。真正的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凝结成的生存方式,是一个民族历史之所以能够绵延不息的血脉和内在肌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要做的,就是让传统文化重新“发声”,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让传统文化优秀的部分重新焕发生机,被人们所永远铭记。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陈明:低趣味主播走红,畸形审美观要不得
魏雅琪:善于鼓励、引导也是一种很棒的教育
李美娟:向榜样看齐 争做优秀共产党员
周紫怡:中国春节 新时代的家国情怀
苗凤军:取消跨年聚会,疫情防控责任重于泰山
李欣:久久为功,守住作风“硬杠杠”
叶金福:“就地过年”不仅仅是“防疫之需”
刘雨鑫:知识给你奋斗的力量
陈明:送礼成追星标配?娱乐圈收礼乱象必须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