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发:别让教育焦虑剥夺了孩子的假期
作者:丁家发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多点零星暴发,2021年寒假在很多地区提早开始了。记者近日采访发现,与提前进入寒假相伴而来的是,学生们也提早被家长安排了各种校外培训课程。在学生群体特别是城市学生群体中,语数外三科校外培训已成为“标配”。(1月26日《法治日报》)
因疫情防控需要,目前很多地方中小学校2021年寒假提前放假了,给了孩子们一个超长假期。然而,等待许多孩子们的,往往不是利用假期好好休息和玩一玩,而是线上线下各种校外培训课程。家长在假期给孩子报各种校外培训班,折射出家长们的教育焦虑。笔者认为,教育减负不能仅仅是口号,寒假等假期莫让课外培训给“填充”了。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不少家长寒暑假期给孩子报校外培训班,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指望利用别人假期放松学习的时机实现成绩“超车”。而线上线下培训机构为了招揽生意,纷纷兜售教育焦虑,迎合了许多家长纾解教育焦虑的心理需求。一部分本想让孩子过个轻松寒假的父母,在校外培训机构营销“鸡汤”的轰炸下,也就很难淡定了,于是也赶忙给孩子报线上线下各类培训班。假期里孩子们不是在校外培训班学习,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或关门在家跟着线上培训课程,一门心思学习、做各种培训作业。
北京市民杨先生儿子正在读七年级,这个寒假他儿子每周只有一天是空闲的。其孩子一年课外培训课程费用,是跟着培训班春季、暑期、秋季、寒假4个交钱季来支付。课时费每个小时350元,一次两个小时,一季大概15次课,仅一科就是1万元。一年4次,家长的钱就这样被培训班收割完了。这种现象,不仅造成家庭在教育开支上经济压力增大,也导致孩子在假期甚至比平时学习还要累。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教育部门一直重视教育“减负”工作,也出台了一系列教育“减负”的政策和措施,比如禁止学校和老师组织集体课外补课,减少学生家庭作业等等。而现实情况却大相径庭,一边是国家大力倡导教育“减负”,给孩子们的学习压力“松绑”;一边是家长们的教育焦虑,在严峻升学压力之下,拼命给自己的孩子学习“增压”,在寒暑假期报各种课外培训课程,使孩子几乎没有自我调整和休闲娱乐的时间,完全成为一个学习的“机器”。
早在5年前,中国教育学会发布的《中国辅导教育行业及辅导机构教师现状调查报告》就披露,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8000亿元,参加学生规模超过1.37亿。课外培训红火的背后,直接反映出家长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殊不知,强加给孩子的学习压力和负担,如果超过承受的限度,对孩子身心健康非常不利,有可能会导致孩子自我价值感缺失和自尊心受挫。因此,家长们需要冷静地反思,如果一厢情愿给孩子增加超负荷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或许孩子会产生抗拒学习的心理,与家长的美好愿望将适得其反,轻则导致孩子厌学情绪,重则把孩子逼得自暴自弃,甚至在强大压力下走极端轻生引发悲剧。这种揠苗助长行为,最终反而害了孩子,到那时再后悔已经晚了。
总而言之,孩子的健康成长最为重要,家长的教育焦虑,不要把压力转嫁给孩子。家长可以遵从孩子的意愿,以及根据其实际学习的能力,适当报一些孩子感兴趣的课外培训班。千万别让教育焦虑剥夺了孩子们的假期,该把寒假等假期还给孩子们,让他们都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杨本耀:事有轻重缓急,多点管理人情味
丁家发:严打一日游“李鬼”斩断坑害游客的黑
山东栖霞矿难11人获救----心怀希望 必有回响
叶金福:“养犬新规”倒逼“文明养犬”值得期
史维强:“战疫”工作既要有力度,更要遵法度
曹灿辉:让物业插上“智慧”翅膀
刘旭航:17岁整容三年上百次,太可怕
婧蓝:“土气”防疫喊话走红,源于干部的用心
殷建光:从“黄庄面孔”读出“中国速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