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伟:重塑偶像观,让新时代“雷锋”成为顶流
作者:孟伟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3月4日,媒体复盘了去年全国人大代表宋文新的发言:整治“饭圈文化”的不良风气,让偶像担负起引导未成年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今年,宋文新再谈“饭圈文化”和未成年人“偶像观”的养成。她说良好的偶像对于未成年人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理性的崇拜偶像,可以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3月4日澎湃新闻)
无疑,宋文新代表的提议再次聚焦“偶像”的定义。按照约定俗成的说法,偶像是指被追捧的艺术家、作家、娱乐圈艺人等在某些方面有一技之长的人。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偶像基本与娱乐圈明星画上了等号。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张口闭口就是“明星爱豆”“鲜肉小花”。为了追逐这些偶像,砸钱打榜、登机围堵、对骂互撕,“饭圈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不能忽视的社会问题,“偶像观”亟待重塑。
重塑“偶像观”,其实就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追求,消除对“偶像”的盲从。还记得前段时间钟南山院士在全球顶尖科学家大会上的一段讲话,“相信青年人会以很多科学家,包括这次参会的科学家为偶像。但是我们成为偶像的目的是更好地消除青年人对偶像的盲从。”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明确什么样的偶像才是我们该追捧的,毫无疑问,这样的偶像并定是代表向上向善的力量,具有鲜明的价值底色。
说到这,我们就不得不提一个符合这些特质的人,他就是雷锋。而今天日,正是学雷锋纪念日,也是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58年前,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虽说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中国社会也经历了深刻的经济转型和社会变革,但雷锋精神已经内化为每个中国人心中向上向善的力量,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交织在一起,彰显着社会主义的价值底色,散发着永恒的精神魅力。
我们要学习雷锋精神,更要做雷锋精神的传人。其实雷锋精神的内核就是奉献,而奉献不是说出来的,是做出来。年轻人要把雷锋作为“爱豆”,沿着他的轨迹坚定走下去。当下,雷锋精神已经根植于各行各业,映射在每个无私奉献的新时代“雷锋”原型。比如,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00后”戍边烈士陈祥榕,把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义无反顾驰援湖北战疫的“90后”青年医务工作者……他们用奉献激荡起的青春,如此澎湃。
新时代“雷锋”就是我们的偶像,本就该成为“顶流”。我们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深入宣传当代雷锋,让每个践行雷锋精神的人都有“流量”,自觉用雷锋精神作“准星”校正人生“偏差”。人人皆愿为、人人皆可为、人人皆能为,我们都是建功新时代的弄潮儿。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李丁乔:“不能超过1500字”彰显好会风
廖卫芳:“赏花游”莫成“伤花游”
邓尤福:以"为民情怀"执笔的提案更接地气
曹灿辉:“家宴”不是违规吃请“避风港”
“未成年人打赏无效”是治理网络打赏乱象的良
孟伟:老人摔倒无人扶?别让“误会”放大了冷
廖卫芳:开学季加强大学生“防骗教育”正当时
吴孟达丧礼将于3月7日举行致敬荧屏“老狗”达
“该救+该罚”倒逼任性驴友改改“驴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