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鸣镝:莫让基层沾惹“讨巧之风”
作者:王鸣镝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别人生病我吃药……善于从别人的成功中获得经验、走向胜利,从别人的“跟头”中规避错误、完善自我,是古老且朴素的智慧,基层治理也应如此。然而,半月谈记者发现,一些地方搞依样画葫芦,外地经验拿来就用,不考虑因地制宜;别地已经犯过的教训却不吸取,在相似甚至完全相同的地方反复栽跟头。如此怪事,原因何在?(3月14日 《半月谈》)
基层是创新的“沃土”,更是改革的“实验田”。学习成功经验,总经失败教训本是通往成功的“通关秘笈”。然而,学经验绝非“依葫芦画瓢”,不论是简单粗暴的“拿来主义”,还是“搭顺风车”的“功利主义”,实乃“讨巧之举”“形式之风”,难逃失败的结局,不仅给发展添堵,更让群众堵心,其危害不容小觑。
说到底,一些地方“犯相同的错误,栽相拟的跟头”,实则是“重形式不重实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想揽事、照搬照抄的懒政之风、不为之症,更有“赶时髦”的心理作崇,对事物规律不予思考辨析,走马观花学经验,生搬硬套搞项目,看似推陈出新,实则“东施效颦”,画虎不成反类犬,结果适得其反,背离初衷,实乃是能力不足,担当缺位,监管缺失,是作风病“现了形”。
事实上,基层反复“栽跟头”的背后,是个别官员“拍脑袋决策、凭空上项目”的权力任性在张狂,更是“不切实际、急功近利”的扭曲政绩观在折腾,个别地方缺少科学规划,贪图规模“壮观”;更有一些地方什么产业”火”上什么,盲目跟风,一味贪图快捷方便,一副“顾头不顾腚”的姿态,照葫芦画瓢,越折腾越乱套。说到底无非是为了面上有看头,业绩有写头、荷包有搞头,仕途有盼头,拉响了加强干部监管的警报。
治顽疾还需下猛药。避免基层反复“栽跟头”,关键在抓住关键少数,领导干部既要发挥头雁效应、以身作则,更要务实高效、真抓实干;既要大胆借鉴外地做法,又要注要规避错误,融会贯通之后化为己用,用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反复调研仔细论证,真正找到一条符合地方发展之路,才是根本之策。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力度空前,许多改革举措加速落到基层这“最后一公里”。需要广大基层干部因地制宜、真抓实干,提出更多结合实际、切实可行的对思路、好对策、好办法。更需要相关部门既给基层“压担子”、又给“递梯子”,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风向标,让基层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形成上下同心、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才是避免基层“栽跟头”的“锦囊秘笈”。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
·高连奎:一战国际秩序大博弈 (2014-03-19)
·前三十年看王石柳传志 后三十年看李河君李书福 (2014-01-07)
·高连奎:亚当斯密对中国的批判不靠谱 (2013-12-23)
·“不能让金钱主导一切”——桑德尔旋风的中国意义 (2013-12-14)
·自发秩序,还是社会契约? (2013-12-03)
“夕阳红”到“夕阳美”,老年人相亲需理智
丁家发:初婚年龄“破”30令人堪忧
叶金福:给电动滑板车“设限”很有必要
周志宏:减肥力戒“用力过猛”
廖卫芳:查处“百吨王”莫止于扣分罚款
曹灿辉:让关手机睡觉成习惯
周志宏:如此“价格套路”是赤裸裸的欺诈行为
丁家发:隔离险“理赔难”如何破解?
廖卫芳:电动车违规充电拒不整改切忌一拘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