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倾听民意 为民发声 开化民智

我要投稿
您的位置:首页 > 时政财经 > 列表

丁家发:保健品“坑老”须精准整治和严打

2022-04-16 13:38:02 www.chinaqi.net 来源:时评界 有0人发表了看法
[导读]  老年人容易陷入保健品骗局,保健品“坑老”案件频频发生、屡禁不止,不能任由骗子继续横行。笔者认为,保健品“坑老”必须精准整治和打击,各地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要出重拳“对症...

  作者:丁家发 稿源:时评界 编辑:洪小兵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年人数量不断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注重养生和保健,保健品市场欣欣向荣。与此同时,上门推销、组织活动,虚假宣传夸大保健品功效,诱导和欺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的情况屡屡发生,轻则导致老年人钱财受损,重则危害老年人生命健康,也严重影响了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家庭和谐。保健品“坑老”为何屡屡得逞,屡禁不止?(4月15日《法治日报》)

  老年人容易陷入保健品骗局,保健品“坑老”案件频频发生、屡禁不止,不能任由骗子继续横行。笔者认为,保健品“坑老”必须精准整治和打击,各地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要出重拳“对症下药”,采取持续高压态势打一场“持久战”,才能打击不法分子的嚣张气焰,有效遏制保健品“坑老”现象。

  中国保健协会调查显示,我国每年保健品销售额高达2000亿元,其中老年消费者占半数以上。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一些不法分子便铤而走险,专门坑骗老年人。他们通过免费理疗、赠送礼品、健康讲座、“专家”坐诊、返还红利、免费体检、免费旅游等五花八门的方式,与老人拉近关系、向老人推销保健品,这些保健品不仅价格高昂,还存在非法添加激素等质量问题,实属“坑老”行为。不法分子卖的保健品,大都是“一眼假”的东西,许多老人为何就深信不疑?一方面,老年人由于缺乏子女陪伴,内心孤独,难以经受住推销人员打感情牌,因抹不开面子而购买;另一方面,老年人难以辨别推销人员的“钓鱼”手段,或已被“话术”洗脑意志受到控制,很容易上当受骗。

  安徽宿州83岁的高大爷家中,堆满了各种品牌和种类的保健品,老两口辛辛苦苦一辈子攒了30万元,现在全买保健品了,这些年来每月的退休金也一分不剩。而类似的经历,不少家庭都遭遇过,具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老人上当受骗购买了几万甚至上百万保健品,经济损失除外,不仅对身体健康没有多大益处,还有可能误信保健品所谓的疗效而耽误疾病治疗,同时容易让老人和子女、亲属之间产生矛盾,影响家庭和谐。保健品“坑老”社会危害性大,必须严厉打击。

  2021年12月,最高法、最高检联合发布《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利用保健品诈骗老年人等犯罪的定罪处罚作出规定,明确实施此类犯罪,符合诈骗罪规定的,依照诈骗罪定罪处罚。如果销售的食品不合格,同时构成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等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犯罪定罪处罚。可见,保健品“坑老”已构成犯罪。然而,由于不法分子与老年人点对点沟通,以口头方式诱惑,往往不留任何痕迹和证据,让监管部门难以有效执法。而保健品“坑老”活动时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或被查处后又改头换面“卷土重来”,此外,“坑老”的花招在不断翻新,查处也比较困难。如果监管和打击的力度跟不上,保健品“坑老”就会屡禁不止。

  笔者认为,监管部门和执法机关重拳打击,必须根据骗子“坑老”的新特点、新套路及时调整举措,“对症下药”精准整治和严厉打击,采取全国“一盘棋”高压态势,打好一场根除保健品“坑老”乱象的“持久战”。首先,探索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让违法者承担惩罚性赔偿责任加大违法成本,让违法者“肉痛”不敢再犯,也能震慑和警示潜在“坑老”者;其次,对保健品“坑老”不法分子严防死守,涉及犯罪的坚决绳之以法,绝不姑息养奸,将其送进牢房而无法再“坑老”。总之,通过精准整治和严打,保健品“坑老”现象才能得到根本性遏制。

更多

热门关键词:保健品 整治 丁家发

  凡本网注明“来源:时评界”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作者和时评界共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时评界”。纸媒使用稿子,须告知本网站,由本网站提供作者联系方式,由纸媒支付稿酬。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时评界)”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方式:电话:15275837293 E-mail:spj@shipingjie.net QQ:1969838368
  时评界暂未实行稿件付费制。所有投稿的作者,本网均视为充分理解并接受此项声明。